核爆炸探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核爆炸探测(nuclear explosion,detection of),为判明核爆炸的发生,并获取其爆炸的性质、时间、位置、当量和爆炸方式等信息,对核爆炸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所进行的探测。核爆炸在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的同时,所伴随产生的次声波地震波地磁扰动等物理现象,可作为探测核爆炸的信息源。核爆炸探测,可分为近区探测(距爆心几十千米至1000千米)和远区探测(距爆心1000千米以外)。近区探测,由于距离近,信号强,特征明显,信噪比高,因而易于识别和接收。远区探测,由于距离远,传播中受到介质扰动和不均匀性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使信息畸变,强度减弱,信噪比降低,因而识别和接收都比较困难。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关各国研究和采用的核爆炸探测方法有:次声波、电磁脉冲、地震波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探测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可互为补充,互相验证。用计算机对探测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可大大提高核爆炸探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核爆炸探测除在地面进行外,还可利用飞机和人造地球卫星等航天器在空中进行。空中探测具有可视距离远、背景干扰小等优点。特别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对核爆炸进行空中摄影、测量γ射线和核爆光辐射特征等,以获取核爆炸参数,日益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