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释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梦的释义》(Die Traumdeutung),S.弗洛伊德著。本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德文初版刊行于1900年,最初10年未受重视,仅售出600本。其后一时销路激增,经久不衰,在弗洛伊德生前共发行8版,最后一版在1929年。本书在各版中一直没有重大修改,每次版本只是增加注释或略有补充。本书先后被翻译成英文和俄文(1913)、西班牙文(1922)、法文(1926)、瑞典文(1927)、日文(1930)、匈牙利文(1934)、捷克文(1938)、中文(1972)。在J.斯特雷奇主编的24卷《弗洛伊德全集》(1964)英文版中,本书列为第4、5两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张燕云的中译本。

弗洛伊德在写本书以前,不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已搜集了大量资料。1896和1897年,他已在维也纳犹太学术厅作了有关梦的演讲。1896年10月,其父去世,他深感悲痛,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897年7月开始进行自我分析,并记录下自己的梦,因此也导致他决心写《梦的释义》一书。

本书共分7章,第1章为关于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详尽地叙述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有关梦的理论;第2章为释梦的方法:一个样梦的分析,详细地分析了一个名叫爱玛的打针的梦;由此而在第3章中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第4章为梦的伪装;第5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他的梦的理论一开始便围绕着潜意识问题,将梦分为“显意”和“隐意”,借着梦者的联想以及释梦者对“象征”的解释,以白天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进而追溯到童年的本能欲望。第6章题为梦的工作,篇幅最长,着重说明梦的表现形式有凝缩、移置、表现力和润饰作用;最后一章题为梦的过程心理学,为总结性理论部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弗洛伊德在此发挥了其早年著作《科学心理学设计》(1895,1950)中的科学思想,将所设想的精神机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心理过程,再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交互关系加以分析,以求对梦的心理过程获得科学的理解。它把潜意识、抵抗和压抑及性的重要性视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它们在本书中已具雏形。

本书经历近一个世纪而不衰,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已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的潜在动机,敢言人之不敢言,实超出前人之上。但他在释梦中的主观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