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吵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吵子,表演地点: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太子务村文化大院,2014年12月14日
武吵子,表演地点:台湾高雄,2018第七届高雄北京特色周开幕式,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太子务武吵子表演,2018年3月1日

武吵子北京市特有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武术的粗犷和秧歌的大方,是一种以击钹而舞的集体舞蹈。集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风格强悍、粗犷,舒展大方。参与武吵子活动可以使人们愉悦身心,增进了解,和谐相处,具有较高的社会、民俗及文化价值,在北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4年,榆垡镇太子务武吵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传太子务武吵子会成立于1728年前后。前身为文吵子,后在习武和娱乐活动中形成了武吵子。追溯到清末,至今传承四代:李永林、李德富(清末—1937年),修万青、王志顺、崔端(1937—1972),王振路(1972—2001),王子荣、赵建军(2001—今)。

表演

太子务武吵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海笛、箵(星)、镗(趟)、大鼓、铙、镲、大钹、大镲等8种。

现存的传统曲牌有“前朝凤”、“文朝凤”、“开山虎”、“小金山”、“龙虎叶”等。

太子务武吵子的动作是成套的,每套动作都由几个钹眼组成。特有动作为花钹队伴着鼓乐表演蹬健、蹦健、对打、节节高、金鸡斗亮扇、翻身打、苏秦背剑等。

太子务武吵子曾在1953年代表通州区参加河北省首届花会汇演大会,获得纪念章一枚。1959年10月1日参加建国10周年、1984年参加建国35周年、1989年参加建国4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

其他

太子务武吵子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传承人年龄老化、活动场所和道具老旧等。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