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坤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坤(1890~1960),字良坤,号体六,又号铁炉。生于四川宜宾漆树乡江湾,后居漆树乡锅巴塘(今属孔滩乡地)。少时家贫,一面农耕,一面入私塾附读。其父曾在漆树场上开设饭馆,逐渐富裕,毛始进省立成都师范学校学习,毕业时以成绩特优留校任教。民国11年,毛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民国13年入北大哲学系。三年级时转入武昌文华大学图书专科学习,毕业后留校作助教。后得校长沈祖荣允许,带薪复学于北大哲学系。民国20年秋毕业,仍回文华图专,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务长兼教授。抗日战争时期该校迁重庆,毛随之返川。毛此时在文华图专主持开设了我国最早的档案管理专科。民国33年,休假回乡,与同窗在白花镇筹办了宜东初级中学并担任教职。次年假满,返原校执教。民国36年,文华图专迁回武昌,毛因病未能随往,受聘于四川大学,作教授兼图书馆馆长,至1960年病逝。

  毛在文华图专及四川大学主讲《中国目录学》、《中文图书编目》,也曾讲授《文史哲概论》。他对我国图书和档案管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及档案管理培养了众多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在川大图书馆任馆长时,对馆藏图书进行全面编目。他对目录学的研究范围广涉中西,被称为自成一家的中国近代目录学家。

  毛坤对档案管理研究颇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他在《档案处理中之重要问题》一文中所提出的“管理档案处的行政组织的设想”,即建立国家、省、县三级管理机构的设想,建国后已在全国实施。1957年国家档案馆公布的《中国国家档案馆规程草案》即是由他受命起草。

  毛坤一生著述甚丰,已出版的有《中国目录学》、《中外目录学与目录学家》、《图书馆趋势》、《建国教育中之图书馆事业》、《中国人名之研究》、《大学图书馆问题》、《著录西洋古印本书应注意的几点》、《图书馆与博物馆》、《西洋图书馆史略》(美国萨费基著、毛坤译)、《图书馆的中国化问题》、《西文史部目录学》、《书目答问补正批注》、《版本溯源》等数十册,备受学术界推崇。

  毛暇时以诗词自娱,新体、旧体皆乐而为之,尤爱律诗。在重庆江北期间所作,曾收为《廖园集》,晚年又集有《铁炉诗稿》皆毁于“文化大革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