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地佛教英语:Han Buddhism),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之后,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以及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碰撞、冲突、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学派和佛教宗派,并逐渐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将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伊存授经作为佛法传入中国之始。佛教初传内地之时,其传播的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波及彭城(徐州)等地。此时的佛教首先在宫廷中流行,并且被看成祠祀的一种,混同于神仙方术、黄老之学。魏晋时代,佛教思想依附于玄学。南北朝时围绕译经、讲经集团形成了诸多义学派别。到了隋唐时代,汉地佛教达到鼎盛,形成了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佛教势力的膨胀影响到了世俗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因而发生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的国家。朝鲜4世纪末接受了佛教,6 世纪上半叶佛教传入日本。10世纪以后,佛教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尽量迎合社会需要。南宋之后,佛教各宗衰落,出现了禅净会合的趋势。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