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士慎作品:《猫石桃花图轴》,纸本水墨,125.7cm×60.8cm,上海博物馆藏

  汪士慎(1686-约1762),清代书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左盲生、天都寄客,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精篆刻、隶书,擅画花卉,尤擅画梅,笔墨疏落清劲,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具有秀润恬静之致,与李方膺“铁干铜皮”形成鲜明对比。与金农华品山等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传世作品有《三清图》、《春风香国图》、《墨松图》、《兰竹图》、《梅花图》。

  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汪士慎的画艺精湛,极工花卉,尤善画梅,技法娴熟,随意点染,皆成妙笔。汪士慎画梅不论繁与简,运笔端重,落墨润秀,不矜奇巧,有空里流香之妙。他善用瘦硬笔来描绘物的秀雅情态,被称“铁骨冰心”。

  一生多磨,历经困苦。54岁时左目失明,但心态坦然,自称“左盲生”、“尚留一目作梅花”等,依然勤笔不掇,留下不少经典画作。但后来连右眼也失明,倍受打击,只能凭印象作画了。阮元《广那个诗事》云:“老而目瞽,然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胜于未瞽时。”他的传世作品有《春风香国图》、《月佩风襟图》、《春风三友图轴》、《梅竹图》、《空里流香图》、《花卉册》等。《春风香国图》以梅、兰、竹、牡丹为题材。画面中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笔绘干,略加点染,曲折秀逸。墨笔勾花,略着淡粉,铅白点蕊,神清韵足。兰叶转折有致,朱砂点绘花冠,淡墨点心。牡丹花叶以淡墨润染,花瓣罩染轻粉,显得湿润清丽,意境空漾。

  汪士慎的书法更是气韵生动,风神独绝,自成一家。汪士慎双目失明后,仍能挥毫,写出精妙的草书作品。乾隆十五年写成的《行草书十三银凿落歌》是汪士慎自作诗,全卷201字,时年65岁,左目已失明十多年,仍能写出如此精妙的作品,令人晾叹。

  其篆刻秉承“徽派”传统,章法与刀法,平稳而富于变化,韵味之佳,称雄一时。其用于行文、落款之书法、金石,看似任意摆布,实为巧妙组合。汪士慎篆刻多取法小篆,如“汪士慎”印,给人以苍茫朴茂之感。“慎”字中大块的并笔给该印带来扑朔迷离的色彩,使人们在朦胧美中体味艺术的真谛。此印的大块留白,加之“士”字加粗的两横笔,在印面形成数块大的白色块面,它们相互分离,而又相互呼应;其红色的底面也相应地出现了大的色块,“计白当黑”的趣味溢于印表。这一白一红的强烈对比与一疏一密的相互参照,使该印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境界。汪士慎篆刻,其字的结体往往打破常规,自成一家;章法安排往往在平稳中求变化,韵味之佳,称雄一时。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