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可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可夫

沙可夫(1905–10–20~1961–09–01),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家、剧作家。原名陈微明。生于浙江海宁,卒于北京。1926年赴法国巴黎学习音乐,1927年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翌年赴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主编。参与领导工农剧社和高尔基戏剧学校,并开始创作歌曲、剧本。1933年底回上海治病休养,其间发表许多翻译作品。1937年去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院长。1948年任华北大学三部(文艺学院)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文化部办公厅主任。1953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沙可夫是革命根据地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央苏区主管戏剧学校和在延安筹建鲁艺时,参与制订办学方针、教学计划,组织创作和演出活动等。20世纪50年代,为建设正规化的戏剧教育体制竭尽全力。30年代创作了有影响的作品,如《北宁铁路的退兵》(1932)、《我——红军》、《谁的罪恶》(1933)、《广州暴动》(1937)、《血祭上海》、《团圆》(1938)等。还翻译了A.S.普希金的诗、M.高尔基的小说,莫里哀的剧本。编著的理论文章有《论莎士比亚及其遗产》、《莎士比亚的故乡》、《批评家杜勃洛柳蒲夫》、《丹钦科与青年戏剧工作者谈话》、《苏维埃戏剧创作的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