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不敬王之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门不敬王之争汉语拼音:Shamen Bujingwang Zhizheng),中国佛教史事。依据儒家纲常伦纪和皇权至尊的观念,出家沙门也是王化所及,理应行跪拜礼向皇帝致敬。但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以僧人是出世修行者,往往受到在家者以至帝王的崇敬。汉魏之际,佛教与世俗王权的礼仪之争尚不突出。至东晋南北朝时,封建等级制进一步发展和内忧外患的压迫,礼仪的政治含义空前突出起来。东晋咸康六年(340)车骑将军庾冰提出沙门也应对王者行跪拜礼,但佛教信徒尚书令何充认为不可,若真如此便坏了佛法,废了圣明之世的修善之俗。庾冰此议遂不行。元兴元年(402)太尉桓玄重新提出此议,遂与中书令王谧及名僧慧远等展开往复辩论。慧远为此特撰文论证沙门虽不行礼,但仍有利于王权和治世。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又诏有司参议令僧人跪拜皇帝,数年后复废此令。隋唐时期沙门不敬王之争仍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