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洲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云梦县:泗洲寺

  泗洲寺,位于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西2公里处。始建于南朝时梁代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距今1460多年。进入汉宜公路边泗洲寺村头,耸立着约4米高的门楼,门楼正上方大理石底面雕刻着镏金大字——“泗洲寺”,正面上联为:云绕古刹千年焕彩,下联为:梦回圣地金碧生辉。背面上方雕刻着“国泰民安”4个大字,背面上联为:畏钟暮鼓警示名利客,下联为:经声佛乐唤醒迷路人。进门楼沿着一条笔直水泥路走500多米即到了远近闻名的泗洲寺。

  泗洲寺几经重修,为云梦现存古建筑之最,为湖北省内唯一座元代风格古建筑,列入全国450座大型寺庙之一。1983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光绪年间《云梦县志》记载:泗洲寺始建于梁,唐修,元泰定4年重建。泗洲寺石碑原存于云梦县博物馆,2008年夏,运回到泗洲寺,立于鼓楼北面外墙边。碑高2.35米,上方为半圆形,碑额宽1.2米,中间宽1.25米,碑座宽1.27米。石碑正面额部篆刻“重建圣寿泗洲寺碑",碑文纪年为“元泰定四年菊月”(1 327年9月),背面为重修泗洲寺的功德记载。

  泗洲寺因四面环水而得名。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字明阳)先生曾多次游历、投宿泗洲寺并题诗寺壁。他在《宿泗洲寺题壁》中写道:“绿水西投泗洲寺,经过转眼又三年。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只似前。每有客来探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开轩扫榻还柑忆,惭愧维摩世外缘。”清人郝守训也有《泗洲寺怀王姚江》与王守仁先生的诗呼应:“卧冷衣裳起壮思,千秘正气复何辞。老僧闲说传灯在,古庙空留劫火吹。渐看闲云移野浦,偶经芳草匝春池。忠奸事迹凭谁话,二百年来剩此诗。”

  泗洲寺坐北朝南,由主殿、钟楼、鼓楼组成“品”字形,前有山门,四周沿院廊房为僧舍客屋。大殿为木结构,高9米,面积117平方米,造型为重檐歇山式,檐下斗拱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出耍头;钟楼坐东朝西,平面近方形,高8.5米,面积50平方米;鼓楼坐西朝东,与钟楼造型亦重檐歇山式,屋架为撑斗式;廊房为棚轩式。现存建筑,画栋流彩,宏雅逸丽。围院面积约1500平方米。1400多年前,泗洲寺位于当时(南朝梁代)皇家东南西北4大城堡及8大附堡中心地带,与4座城堡之间等距离隔1500米,周边同时建有马坪堡、斋神堡、罗城堡、新农庵等城堡和庙宇,气势辉煌。

  民国初期,泗洲寺中心占地5亩左右,拥有正殿、钟楼、鼓楼等主体建筑,并配套建有院墙、居室、墩子等,特别是寺前两座石狮,威武有神,镇守一方平安。当时寺庙主持双想和尚,带徒弟5名,耕种附近3石多农田,主要种植水稻,以供寺内僧人和来参佛香客食用,不时还接济周边缺粮农户。寺内每日敲击钟鼓声,可传方圆10公里左右,为附近群众提供作息时间、为抗击自然灾害而警示乡邻。

  1998年初,在各级宗教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泗洲寺成立了以张风华女士、饶金春医生牵头的修缮筹委会,开始对寺庙进行全方位整修。先后融资100多万元,聘请一批熟悉古寺历史和风格的能工巧匠,坚持从保护角度出发,按原貌修缮。当年底,完成大雄宝殿、钟楼等主体工程。随着泗洲寺社会影响面扩大,通过香火创收、居士赞助等活动,筹集建设资金,兴建鼓楼、斋堂、住宿楼、方丈室、肉身菩萨室等,并配套沟渠、花草树木、院墙以及主体建筑内佛事用品,初步形成占地10亩、功能完备的佛教古刹。

  泗洲寺历史悠久,同时古老又神奇。有一位修行高深僧尼死后4年尸体被发现仍保存完好而没有腐烂,佛教界称之为佛门奇迹,“肉身菩萨”出现,轰动了海内外佛门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