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分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活化分析(activation analysis),通过鉴别和测量试样受中子光子和其他带电粒子辐照感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征辐射,进行元素和核素分析的核分析方法。又称放射化分析。从原理上讲,活化分析是一种绝对分析方法。

  1934年英国物理学家J.查德威克M.戈德哈伯实现了第一次光子活化分析。1936年匈牙利化学家G.C.de赫维西H.莱维完成了历史上首次中子活化分析。1938年美国化学家G.T.西博格J.J.利文古德进行了第一次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活化分析的基础是核反应。用中子、光子或其他带电粒子(如质子等)照射试样,使被测元素转变为放射性同位素。根据所生成同位素的半衰期以及发出的射线的性质、能量等,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测量所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强度或在生成放射性同位素反应过程中发出的射线,可以计算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按照辐照粒子不同,活化分析可以分为:中子活化分析、带电粒子活化分析、光子活化分析3类。其中以中子活化分析应用最广。

  活化分析的特点是:①灵敏度高,对大多数元素的分析灵敏度在10-6~10-14克之间。②精密度好,一般为±5%,有时可以达到±1%。③准确度好。④有专属性,各种元素生成的放射性核素具有自身专属的半衰期和辐射能量。⑤化学分离工作相对比较简单,且无试剂空白。⑥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在同一份试样中可同时测定30~40种元素,最高可达56种元素。⑦可测定同位素组成。⑧可以进行无损分析。活化分析不足之处是所需设备复杂、价格贵;分析周期较长;不能测定元素的化学状态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