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liútōng英语:Circulation),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商品形态变化形成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的全部过程。是以货币为媒介的社会商品交换的总和。广义的流通包括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它们是商品流通的扩展和延伸,属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范畴。

过程和形式

  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和表现。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货币,于是商品交换从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不断产生“商品—货币—商品”的形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两个相反的运动阶段:商品的出售和商品的购买。这两个阶段组成一个循环:商品形式,商品形式的抛弃,商品形式的复归。但是,某一个商品(例如大米)转化为货币,必须同时有其他人的等量货币转化为这种商品;同样,这一定量货币再转化为另一种商品(例如锄头),也必须同时有其他人将这种商品转化为货币,如此等等,组成一个商品循环的两个形态变化——“商品—货币”和“货币—商品”,同时又是其他两个商品相反的局部形态变化——“货币—商品”和“商品—货币”。流通的内容是交换,但与交换不是并列的两个过程:①流通是交换借以实现的过程和形式。②流通又是所有单个交换过程的总体表现。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而商品流通又包含了方向相反的货币流通。

与交换的关系

  商品流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商品流通把卖出自己的商品和买进别人的商品这种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二者的对立和两个不同的过程。它克服了直接物物交换的局限性:①商品流通打破了直接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地方的)和个人的限制,发展了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②在商品流通中,一系列不受商品生产当事人控制的相互依赖的社会联系也随之发展起来。例如,纺织厂之所以能够卖出棉布,是因为农民已经卖出了谷物;纺织机械厂之所以能够卖出纺织机,是因为纺织厂已经卖出了棉布。

与生产的关系

  商品流通作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由生产决定的;交换和流通是生产以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同消费一方之间的中介要素。但是,商品流通对生产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作为商品生产,只有通过商品流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如果商品没有按照它们的用途,在一定时期内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换句话说,如果它们没有在一定时间内卖掉,它们就会变坏,并且在丧失它们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就丧失作为交换价值承担者的属性。马克思指出,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者卖的过程,使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作为货币的金体上,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资本循环的全部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二者是互相排斥的。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和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因此,在商品生产中,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必要,从而流通当事人也和生产当事人一样必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要素采取了资本的形式,因而商品流通同时表现为资本的流通,包括虚拟资本的流通。

   流通:亦指循环流动。【例】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