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济水汉语拼音:Jishui;英语:Jishui River),中国古代四渎(河、江、淮、济)中至今唯一在地面上消失的中原大川。济,《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他书多作“济”。分为黄河南北两河段。《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河段;下文云:“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这是河南河段。河北部分源出济源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据《汉书·地理志》,其时在今河南武陟入河;据《水经注·河水》,其时在温县东南入河;据《水经注·济水》又改在温县西南入河。这是济水出太行山后,骤入平原,下游河道摆动不定之故。近代下游为黄河河堤所隔,已改折入漭河。河南部分本为从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派,因分河处与河北的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目为河北济水的下游。据《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济水》,其时济水自今河南荥阳北分黄河水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梁山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大致走今小清河入海。另有一支自定陶县东北分出汇为菏泽,东流为菏水,至今鱼台县注入泗水,也是兼有济水之称。晋后河南有所谓“别济”,亦即济水分流,至《水经注》时代,自荥阳东北以下巨野泽分为南济、北济两派:南济经今封丘县南、定陶县北,北济又称别济,经封丘县北、菏泽市南,两水并行注入巨野泽,自出泽后会汶水以下,又兼称清水。4世纪时巨野泽以上济水开始淤浅,隋唐以后堙为平地。故《太平寰宇记》云:“《国都城记》曰:自复通汴渠已来,旧济遂绝。今济阴、定陶城南,唯有济堤及枯河而已,皆无水。”巨野泽以下渐以清水著称,但济水之名不废。自唐至宋曾在开封北先后导汴水或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山东漕运,称为湛渠或五丈河,不久亦淤。巨野泽以下的济水,宋时多称清河或北清河(以与南流的泗水称南清河相对),宋熙宁年间(1068~1077)曾为黄河所经。金代以后巨野泽渐淤浅,自汶口至泺口一段遂成为以汶水为源的大清河,又称北清河(泺口以下大清河在古济水之北);自泺口以下逐渐演变为以泺水为源的小清河。此后黄河以南遂不再有济水之名。

  河南济水及其分流菏水,自战国至秦汉时为中原地区横贯东西的主要水运航道,故其交汇处的定陶为“天下之中”。唐宋以后河南之济淤废,定陶即由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