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界面化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洋界面化学汉语拼音:Haiyang Jiemian Huaxue;英语:Marine Interfacial Chemistry),研究在海洋中的相或与海相交界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的学科。是海洋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界面共有5种:

  1. 液–固界面,例如海水–海底沉积物界面、海水–悬浮物界面、海水–海洋生物界面、海水–海洋胶体粒子界面等。
  2. 液–气界面,即海水–大气界面,还包括海雾、气溶胶等。有时还会形成酸雾等灾害性现象。
  3. 液–液界面,即海水–河水界面(即河口处)。此外还包括上升流–正常海水、海底热泉–正常海水等界面;不同密度、不同盐度、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海水之间的界面等。在这些界面上存在密度跃层、盐度跃层等,它们在海洋军事上有一定的意义。
  4. 固–气界面,例如烟雾、沙尘暴等。在中国,沙尘暴近年来有加剧趋势,而且对近海生态系产生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5. 固–固界面,例如黏土矿物,它本身常是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的混合体。它们也常是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体。不同海底矿物固–固界面作用迄今知之甚少。其中液–固界面可见海洋沉积物间隙水,海洋悬浮粒子;液–气(海–气)界面包括海洋表面微层,气体在海洋与大气间的交换等;液–液(海水–河水)界面可见河口化学等。

  海洋界面化学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例如它开创了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的新方法,由传统的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而获得海盐,变成通过交换–吸附剂从海水中“捞出”海盐或“微量成分”;在方法上发生根本改变,例如沸石提钾、海水提铀等。又如赤潮治理、沙尘暴对近海生态系的影响,在物质全球循环中重要地位的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