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细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洋细菌(marine bacteria),生活在海洋中的、不含叶绿素藻蓝素原核单细胞生物。它们是海洋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个体直径常在1微米以下,呈球状、杆状、螺旋状和分枝丝状的微生物。无真核、细胞壁坚韧。能游动的种以鞭毛运动。

  19世纪中期首次分离出一个海洋细菌,1865年分离出其中的奇异贝氏硫细菌。从1884年起,又研究深海细菌。早期只注重分类,1946年后进入以研究其生理和生态为基础的阶段。

  海洋细菌有自养和异养、光能和化能、好氧和厌氧、寄生和腐生以及浮游和附着等不同类型。海水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优势,常见的有假单胞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螺菌属、微球菌属、八叠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棒杆菌属、枝动菌属、诺卡氏菌属和链霉菌属等10多个属;洋底沉积物中以革兰氏阳性细菌居多;大陆架沉积物中以芽孢杆菌属最常见。

  近岸海域和大洋上水层区的海洋细菌的生理生态特性与陆生细菌相似,但深海细菌的生理生态特性与陆源细菌不同。特性如下:①嗜盐性。海水中各种盐类和微量元素都是其生长所必需的。这是最普遍的特性。②嗜冷性。绝大多数具有低温生长的特性,就是在海底热泉附近生活的细菌,也能在0℃以下缓慢生长。③嗜压性。深海中的压力,可高达1100大气压,其中的细菌能在高压环境中保持生长代谢能力和酶系统的稳定性。④低营养性。能适应深海营养物较稀少的环境。⑤趋化性与附着生长。有的具有移动能力,能聚集于营养丰富的界面上;有的专门附着在植物体表面生活。⑥多形性。有的菌株在培育中可以观察到多种形态,包括球形、椭球形、大小不一的杆状或各种不规则形态的细胞。⑦发光性。少数属类具有发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