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清华大学(台湾)

删除11,920字节2013年11月20日 (三) 04:48
6TeRHE <a href="http://vqylflglxqca.com/">vqylflglxqca</a>, [url=http://nnvncyfvegxc.com/]nnvncyfvegxc[/url], [link=http://gemuqwaaudrz.com/]gemuqwaaudrz[/link], http://zrtjqlelzaau.com/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 概况 ==6TeRHE  <a href="http://vqylflglxqca.com/">vqylflglxqca</a>, [url=http://nnvncyfvegxc.com/]nnvncyfvegxc[/url], [link=http://gemuqwaaudrz.com/]gemuqwaaudrz[/link], http://zrtjqlelzaau.com/ === 校名 ===   本校校名“清华”二字乃自最早校址“清华园”得名。    清华园原为圆明园属园(圆明园东,又称东园),康熙年间称为熙春园(道光年间再分成近春园、熙春园)。园中工字厅后方有荷池与古建筑,为着名胜景。古建筑物上有皇帝(一说康熙,一说为乾隆,待考证)亲题“水木清华”匾额。    咸丰年间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并题于工字厅门额上。“水木清华”或称“水清木华”,典出东晋谢琨〈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形容山水草木之美,明清两代园林即常袭用“清华”二字为名。    1909年清华大学前身游美学务处,获清华园设肄业馆,1910年依所在地改名为清华学堂(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1912年更名“清华学校”(Tsing Hua School),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拟改“清华学校”为“清华大学”,经罗家伦校长争取后,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56年新竹建校后,即袭用“国立清华大学”校名(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校训 ===   本校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缘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干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接着,梁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 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 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   这次演讲以后,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   出处:《往事如绘 杨觉民教授遗作选集》(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核子工程学系,1992)  === 校徽 ===   清华大学的圆形校徽由来甚早,雏型源于1916年,清华学堂为兵操训练营制作的军旗中央图案,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中刊载: 「兵操军旗式现已绘定。旗系紫色,中间置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圈下绘枪两支,亦系白色。光彩夺目,颇壮观瞻。」此饼图案于 1917-1919年间清华著名刊物:《清华年刊》、《清华周刊》多次引用于封面,其后并嵌于大礼堂正中央墙面上。    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决:「通过校徽之格式:圆形、斜十字」1,1928 年改制为清华大学后,似有意重新征求校徽的设计,是故有段时间并无正式的校徽。1934年6月1日《清华周刊》(第13-14期)向导专号刊登了清华大学 校徽图案,其基本形制沿用至今,最中心为五角星,内圈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外层则为校名中英文字样。    新竹清华的圆形校徽,除上述基本结构外,也保留了清华学校时期,校徽最外层的光芒状图案等细节。近来在公关宣传等文宣设计上,常搭配鸟形校徽做图形变化,但作为正式的校徽标志时,二者仍分开使用。  === 校歌 ===   清华建校之初,即制定了自己的校歌。第一首校歌词皆由外籍女教师 Miss Kathorine E. Seelye 所作,词为英文,题名 "Tsing Hua College Song" 但词谱均不出色,兹举其第一段的中文译词如下:    同学少年肝胆相亲,荟萃一堂豪爽;<br>  我歌于斯汝其和予,斯校一时无雨。 <br>  广播令闻,檥立荣名,群雄莫与争衡, <br>  谓予不信,请君来临,会当赞和同声。 <br>  同声,同声,会当赞和同声。 <br>   后来出现的《清华优胜歌》(Cheer for old Tsing Hua)则是很受师生欢迎的佳作,但不宜作为校歌。歌词为:    Cheer for old Tsing Hua, Tsing Hua must win. <br>  Fight to the finish, never give in. <br>  You do your best, boys, we'll do the rest, boys. <br>  Fight for the victory, Rha, Rha, Rha! <br>   当时译的中文是:    欢呼我清华,清华必胜。 <br>  再接再励兮,无退有进。 <br>  君尽全力兮,予图未竟功, <br>  同心同力争雄,攻,攻,攻! <br>   在这以后,又曾出现过几首歌唱学校的歌曲,如《清华爱国歌》《清华进行曲》(March Forward Tsing Hua)等,但也均不适合于作校歌用。    民国十二年,公历一九二三年前后,学校公开征求校歌,当 时在清华教授国文与哲学课的汪鸾翔先生(字巩安,汪健君先生 的尊翁)以其佳作「西山苍苍」应征,经校外名人审定膺选,又 经本校英文文案处主任何林先生的夫人张丽真女士配曲,赵元任 氏编合唱,于是成为隽永流传,直深受历代师生欢迎的佳作,歌词共有三段,录之如:    '''(一)'''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br>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br>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br>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br>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br>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br>   '''(二)'''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br>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br>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br>  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br>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br>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br>   '''(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br>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br>  水木清华众秀锺,水木清华众秀锺, <br>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br>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br>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br> === 校花 NTHU Flower ===   往昔关于清华的校花流传有几种说法,但似乎都未正式定案。早期有紫荆、丁香之说,新竹清华则普遍认为梅花可代表清华精神。关于紫荆与丁香,据杨 觉民教授所述,在来台建校前一般即「习惯把紫荆和丁香视为清华的校花(注一)但未见诸典籍,可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注二)其由来推测有二:一是紫荆与 丁香花色,与清华校旗、校色用色(紫白二色)相符;二是清华校园内种植许多紫荆及丁香,两者皆在春季盛开,正是清大校庆前后。1984年大陆出版的《清华 校友通讯》复9期中,34级陶瀛孙校友就曾为文建议,其中提到:「春天的清华园是极美的,到处是花,而以紫荆、丁香开得最盛。所以早就有人建议以紫荆或丁 香为校花。1931年春,校庆即将到来,夏坚白学长建议以丁香为校花,丁香花紫白二色、盛开季节正是校庆、丁香花一簇簇群放,正象征清华莘莘学子亲密相 处,共发芬芳」,(注三)因此早在30年代就有以紫荆或丁香为校花的提议。    在中国古代,紫荆象征着和睦、团结之意,典出东汉田氏三兄弟分家,院中紫荆遂落花枯萎的故事。西晋陆机曾说:「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 诗人李白叹道:「田氏仓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皆是在指此事。最后三兄弟因紫荆凋萎之兆幡然悔悟,决定和睦共处,紫荆花才又恢复繁荣景象。现今清交 两校的梅竹赛,清华也多以紫荆为主题设计衣物,正彰显着紫荆所代表的团结精神。    北京清华校园内的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属豆科紫荆属,花朵于春季四、五月先于叶开放,簇生于枝上,西方又称之为「红穗树」。而新竹清华校园中所见的洋紫荆(Bauhinia purpurea)、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e),以及两者自然杂交而生的艳紫荆(Bauhinia blakeana)皆属苏木科羊蹄甲属,与北京清华的紫荆品种相异,花形也不同。    至于丁香花,属木犀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期为四到六月。花为紫白二色,有所谓「紫丁香」与「白丁香」。花朵四瓣二蕊,集合成簇。由于花性怕热,无法适应新竹气候,在台湾亦只有高山地区能存活。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为1923级校友,曾于住所发现一种灌木树丛,名为「番茉莉」,别称为「变色茉莉」。春天开花,开时呈蓝紫色,之后逐渐转为 白色,在同一株上可呈现紫白二色花朵。孙校友欲献给母校作为礼物,在1989年亲自到校栽种以祝校庆,植于行政大楼后方「清华校门」两侧。(注四)有人觉 得亦可以表校花。(注五)    现今新竹清华还有另一种代表花─梅花。2011年经「99学年度第4次校务会议」决议,新竹清华以梅花为校花。梅花成为清华的精神象征,缘起于 纪念两岸清华共同的大家长:梅贻琦校长。从北京清华、西南联大到新竹清华建校,梅贻琦校长半生皆与清华相系,奉献甚巨,1962年梅校长病逝,本校便于校 内兴建「梅园」为其墓园以兹纪念,内植梅花241株。每至一二月梅花盛开之际,园内游客络绎不绝,成为新竹清华著名校景。梅花不畏严寒与冰清玉洁的精神, 使其成为清华精神的象征。清华学子更于每年的梅竹赛前夕,固定在梅园举办祭梅仪式,以祈求比赛旗开得胜。    「梅」成为清华的精神标志,也与梅竹赛的推波助澜有关。1969年,清交两校举办跨校锦标赛,当时以清大前校长梅贻琦之「梅」为标志,和交大前 校长凌竹铭之「竹」相呼应,举办「梅竹赛」。自此,「梅」便成为清华重要的象征图腾,广泛运用于清华纪念品、衣物的设计上,例如毕业纪念册,尤其是 2003年以后,频频以「梅」的意象,作为封面构图和主标的灵感来源。    注一:1916年,清华中等科(闻一多编)以《紫荆魂》(Much Ado about Nothing)参与校内演剧竞赛,可能即是在赞颂紫荆。 <br>  注二:杨觉民,《往事如绘──杨觉民教授遗作选集》(新竹:国立清华大学核子工程学系,1992),页99。 <br>  注三: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北京:清华,2001),页16。 <br>  注四:杨觉民,《往事如绘──杨觉民教授遗作选集》(新竹:国立清华大学核子工程学系,1992),页99。 <br>  注五: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陈信雄老师口述,校园间有此一说。
匿名用户
94.23.19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