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高翥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清明》是宋代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原作《清明日对酒》。《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清明》。


逐句释义: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南边和北边的山头上有很多的坟墓田地,清明时节那前来祭扫的人群接连不断。
  墓田:坟地。
  祭扫:上坟,祭祖扫墓。
  纷然:众多的样子。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墓前焚烧纸钱的灰,风一吹好像飞舞的白蝴蝶,扫墓人痛哭的眼泪如杜鹃啼血,染红了满山的杜鹃花。
  纸灰:烧纸钱焚化的灰。
  泪血:用杜鹃啼血的典故。
  杜鹃:花名,又鸟名。杜鹃花,春季开花,多红色。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太阳落山以后,(没有了人)狐狸就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仍旧在灯前嬉笑着。
  狐狸:野生动物。
  冢上:坟墓上。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可见祭扫是一种空虚的事情)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醉饮,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须当:应当。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古人相信人死后魂归地下,其地为九泉,又称黄泉。


《清明》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清明节的诗。清明祭扫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古人多有清明感怀之作。此诗通过对清明祭扫情景的描写,有感于生死差异,表明了“人生有酒须当醉”故作旷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写远景,前句是物景,后句是人景。意思是,南边和北边的山头上有很多的坟墓田地,清明时节那前来祭扫的人群接连不断。南北山头有很多墓地,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各祭家祖。“纷然”则指人数众多。(唐、宋两代写清明景致者为数不少,但象高翥这样大笔勾勒专写扫墓场景,且场面如此开阔者,尚不多见。)


  颔联“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在泛写扫墓场景之后,此联作了进一步的细节描写。字面上的意思是,冥纸焚化成灰,随风飞舞,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染红了满山的杜鹃花。纸灰飘飞是扫墓时的典型景象。生人向死者焚烧纸钱,祈望给死者以福禄。扫墓的人泪尽泣血,悲痛欲绝,泣血染红杜鹃,悲痛之深自然难于言表。


  颈联“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作者的所见所想。出句“日落狐狸眠冢上”是虚景。白天的祭扫结束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归家。一说太阳落山了,狐狸在坟茔上眠卧,意指死者只能与野狐为伴。二是说只有一种动物是不会离开的,那便是狐狸。狐狸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真是“狐犹如此,人何以堪”啊。这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强烈的还在后头,“夜归儿女笑灯前”,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仍旧在灯前嬉笑着。


  尾联“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故作旷达。是说人入九泉、万事皆空,人生在世、有酒当醉。因为任何一个长眠于九泉之下的死者,都未曾享用过儿女的一滴祭酒,所以人活着的时候有酒就应当喝个醉。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高翥(1170—1241年),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春情四首》、《无题》。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杨柳这些常见的景物写得相映成趣。《秋晚即事》云:“江头风叶舞低回,催得浓云顷刻开。万里碧天红日晚,数声新雁送寒来。”一气呵成,有杨万里之风。其诗颇为后人推重,黄宗羲许为“千年以来”余姚人的“诗祖”(《景州诗集序》);谭嗣同幼年读其诗,深为《清明日对酒》中的诗句所感动。著有《菊涧集》20卷,已佚。今存《菊磵小集》一卷,有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顾氏读画斋《中兴群公吟稿》录其诗二卷;清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一卷,有康熙刻本、《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