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真寺(masdjid),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阿拉伯文原意为叩拜之处。中国旧称礼堂真教寺礼拜寺等,约在元末明初逐渐定名为清真寺。最初穆斯林没有专门的礼拜场所。622年9月,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在郊外库巴的礼拜之地后建有虔敬清真寺,是最早的礼拜场所。在麦地那正式建造的清真寺,后称先知寺,一时成为各地建造清真寺的仿效式样。伊斯兰教对外扩张后,清真寺首先建立在穆斯林聚居的军营城市,如巴士拉清真寺、库法清真寺、弗斯塔特的阿穆尔清真寺、凯鲁万的奥格巴清真寺等,开始只是用篱笆或土墙围成的四方院子。至7世纪末8世纪初,以磐石圆顶寺和倭马亚清真寺为代表,清真寺成为装饰精美的壮丽建筑。尔后的清真寺虽然受到各地建筑风格的影响而各具特色,但基本上都是有篷顶的开阔场所。礼拜大殿居中心部位。正面后墙中间有凹壁标志礼拜朝向,右前方设有讲坛,供聚礼和会礼时宣讲教义之用。地面铺有垫褥、绒毯或草席,礼拜者脱鞋列成横排,在伊玛目带领下跪拜。寺内不得有雕塑、画像、供品等,陈设简单,墙壁素洁,通常不绘景物,但可有经文艺术字体和抽象几何图案。寺外有宣礼塔,多为高耸的尖塔,为召唤穆斯林参加礼拜之用。一般都附有沐浴室,供穆斯林做净仪

  在早期的穆斯林社团,清真寺是行政管理、军事指挥和教法法庭的所在地。在另设行政等机构后,清真寺在政治和公共事务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除举行礼拜外,清真寺通常也是宗教教育和办理教务的场所。自倭马亚王朝起,清真寺开始附设学校,进行《古兰经》诵读教学。后一些清真寺同时也是宗教大学,成为宗教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有的还附设图书馆和医疗机构。中国各地清真寺是历代穆斯林聚居区根据宗教生活的需要而建立的,首先是为沐浴礼拜、虔诚奉教,其次是学习经文,办理教务。每个清真寺所辖范围称教坊,坊内穆斯林称坊民。清真寺是每个坊区穆斯林举行宗教礼仪和进行多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清真寺最初由创建人及其家族、当地教法法官或地方长官管理,后演变为伊玛目、赫蒂布、穆艾津等专职人员共同管理。一般拥有寺产(宗教基金),并有捐献收入,用于房屋修缮、宗教活动及专职人员生活费用等。在现代伊斯兰国家,国家管理的清真寺直接归政府宗教基金部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