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竹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州竹派代表作:文同 墨竹图

  湖州竹派宋代中后期由文同苏轼开创的以画墨竹著称的绘画流派,其画家多以浙江湖州为籍贯或曾寓留湖州,其画中具有浓厚的文人画精神。

产生背景

  北宋中后期,随着文人画的崛起,士大夫在花鸟画领域也开始了探索实践,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与当时的宫廷、民间花鸟画不同的是,他们的作品推崇“尚意”,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在艺术手法上也不断强化笔墨的表现力,提倡“墨戏”,并逐步推出与“墨戏”相匹配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画题。而竹子自古被认为是高风亮节的君子的代表,更是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虽然,竹画早在唐、五代时期就有记载,但以墨色写之,则应始于文同、苏轼。自此,墨竹画便在文人画家中广为流行,而湖州竹派正是这一潮流的代表。

艺术特色

  湖州竹派的始祖是宋代的文同,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四川盐亭人。元丰元年文同知湖州,第二年在赴任途中病故,人称之为“文湖州”。他在绘画史上以画竹著称,他本人也极为爱竹,称竹为“墨君”,并命名自己的居室为“墨君堂”,可见他的爱竹而画竹是有寄托而抒怀的。但文同在强调状物言志的同时,也不忘以现实中的竹子的自然生态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表现。在具体画法上,文同以墨色浓淡来刻画竹叶的阴阳相背,具有一定的空间透视效果,苏轼认为这是文同的创新。

  然而,湖州竹派的真正提出则是始于苏轼,他在题李公麟《憩寂图》诗中说:“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名一时。”他在提出湖州派时,正是他接任去世的文同出守湖州后。事实上苏轼正是文同的中表亲。也正是因为二人都有知任湖州的经历,这为湖州竹派的形成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又加上湖州经济、文化繁荣,有着生产毛竹的优越自然条件,更加促进了爱竹文人以他们最为熟悉的笔墨来书写竹子高洁的形象。苏轼继承了文同的墨竹画法,并且据说由他开创了“朱竹”的画法。

传承发展与影响

  自宋代文同、苏轼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奠定了湖州竹派的基础之后,湖州竹派在元代迎来了它的大繁荣。在湖州、杭州、嘉兴一代,墨竹风行一时,著名的有高克恭、王庭筠、李衎、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倪瓒、王蒙等人。他们或出生于湖州,或来往于湖州、杭州、嘉兴之间,给湖州竹派增加了地域性的色彩。其中赵孟頫夫妇皆能画竹,他们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竹,又创晴竹新篁。管道升所创“巢竹”成为湖州竹派的代表作。此外,李衎更是深入江南竹乡深入观察,深得竹“理”。著有《息斋竹谱》七卷。

  湖州竹派对后世文人墨竹画影响深远,明清之际亦有宋克、王绂、夏昶、石涛、扬州八怪等人从之。清末吴昌硕也是湖州人,其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创墨竹之新法,又是湖州竹派一大家。湖州竹派的墨竹画不仅丰富发展了竹画的表现技法,更将文人精神注入墨竹之中,成为文人画系统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力量。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