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滕固(1901年-1941),中国美术理论家。字若渠。江苏宝山县(今属上海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留学日本,攻读文学和艺术史,获硕士学位。民国18年又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民国21年获美术史学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留学生中为凤毛麟角。回国后一度从政,任行政院参事兼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常务委员、行政院所属各部档案整理处代理处长,重庆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务。从政期间,他继续从事艺术、考古等方面的撰著,并被德国东方艺术学会推举为名誉会员。1938年,国立北平艺专与国立杭州艺专合并成立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滕固出任校长(1938.7-1940),但掌校两年后,便因故离职而去,居家重庆,后患脑膜炎。半年后,在出院途中因家庭纠纷死于非命。

  滕固与美术史学结缘,与留学日本前夕结识了提倡新史学的梁启超有关,在梁氏的启示下,准备撰写中国美术史。从这时起,滕固作为美术史家的学术生涯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至l926年出版《中国美术小史》告一段落。这一期间,他先是留学日本,期间他广泛涉足人文学科,积极探讨新时代的学术方向,在与国内密切的联系中,接受了梁启超的新史学观念和蔡元培的文化思想,为稍后投入美术史研究准备了条件。归国以后,他任职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正式开始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与写作,这一时期已知的成果计有三种:其一是论文《气韵生动略辨》,旨在从美学角度以利普斯(Lipps)的“移情说”阐发古代画论。其二是演讲《六朝石刻与印度美术之关系》,意在从国际文化交流的视角说明六朝美术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其三是专著《中国美术小史》,拟以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提出解释中国美术渊源流派与沿革盛衰的假说。

  《中国美术小史》引人瞩目之处,在于顺应了时代潮流,吸收了学术新机,在有限的史实梳理中,突破了明清书画史家热衷于记载生平和作品流传的局限,以建筑、雕刻和绘画为范圃,写出了一部有见解而非仅史料的中国美术通史,对自上古至清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与因果联系做出了前人所无的阐释。这显然来自二十世纪初新史学的影响。最早启导滕固研究中国美术史,指导他“推论沿革立为假说”的梁启超,正是新史学的代表。他早在1902年的《新史学》中即指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滕固虽然以进化论分析美术史,但不拘于生物进化模式,不像某些同代学者那样,以“萌芽、成立、发展、变化、衰微”的过程来划分中国美术自古及近发展的诸时期,以元明清为衰徽时期,他注意到了文化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他说“文化进展的路进,正像流水一样,急湍回流,有迟有速”,“人类的思想才力,不绝地增加,不绝地进展,一旦圆熟了后,又有新的素养之要求,没有新的素养,便陷于沉滞的状态了”。按照这一规律,滕固把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分成四个时代:汉以前为生长时代,魏晋南北朝为混交时代,隋唐五代宋为昌盛时代,元明清为沉滞时代,而且明确指出“沉滞时代决不是退化时代”,尽管这种分期断代只是一家之言,但不言明清美术衰退而称其沉滞,可谓别具只眼。

  滕固亦善诗词书法,喜画荷,著作甚丰。有《唐宋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征途访古述记》、《唯美派的文学》、《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死人的叹息》、《迷宫》等。另有《挹芬室文存》,本书收录目前所搜集到的滕固的学术性佚文和著译序跋。按照文章内容大致划分为六辑,每部分按写作或发表时间排列,每篇文章均注明出处。在《小说月报》、《创造季刊》等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小说、诗歌及艺术论著,如《壁画》、《银杏之果》、《科学与艺术》以及译作《先史考古学方法论》等。滕固对家乡编修地方志十分关心,民国23年(1934年)他为《月浦里志》写了序,校对了志稿,并捐款支持《月浦里志》的出版。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