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韵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韵作品:《纪写雁山》 纸本设色 20cm×34cm
潘韵作品:《风雨渔归》 纸本设色 178cm×73cm

  潘韵(1906-1985年),中国现代画家。字趣琴,号趣叟琴韵草堂主,浙江长兴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1940年曾执教于国立杭州艺专,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1982年兼任浙江文史馆副馆长。为中国美协会员。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而山水尤为独到擅山水,多得之于写生,时而参以水彩技法,颇为灵动,传统笔墨功夫则较弱。其画不宗一家一派,精于摹古,神形俱到。父伯岷,亦工诗善画;妻吴璨,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为名画家吕凤子弟子。画近宋人风格。20世纪50年代曾创作《山村新气象》等一批新国画。后被错划为“右派”,20世纪70年代获平反。出版有《山水画谱》。

  潘韵自湖州中学毕业后,凭着自幼积累的美术技能,在省内外一些中小学当过五六年美术教师。不久就进入上海新华艺专学习并于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军兴,于1940年随校内迁,又受聘于亦内迁重庆的国立艺专国画科任讲师。在客居巴蜀的五年中,虽为避难,却得以实践了“搜妙创真”的求艺夙志。特别对“万里烟云朝雪界,九天龙象护经窗”的峨眉山以及“龙飞双涧壑,云散一溪烟”的蜀中泉瀑情有独钟。潘韵从元人基础上转依“北宗”而强化了“应物象形”的造景能力,以及在新华艺专时受顾坤伯等教师西画思想的影响,使他在巴蜀山水的怀抱里得以心手双畅地驰骋笔墨。他的四条屏瀑布图,无论是笔墨的挥洒、水石的形神以及气氛的烘托,均达到高度统一的境界,令人有“山中奔日月,地底激风雷”的强烈意象。潘韵与同时代有作为的山水画家,为传统山水画进入新时代,作出了典范性的探索。梁平波称他为“新山水画先驱”。

  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黄山谷和沈石田,接着又学南宋的马远、夏圭,从中学到了传统的笔墨、章法。在有了一定的传统基础后,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进行创作。他说:“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所以。他学山水画,从传统入手,深入进去,又不为传统所囿,能够发展传统,敢于创新。浸淫北宗山水画法颇深的潘韵先生,干人物、花鸟画的表现也很出色。为新中国欢呼的堪称鸿篇巨作的作品,其主体即是神态各异而与配景相映成辉的众多人物。至于花鸟,他以山水之笔作点簇勾勒,得乡贤吴昌硕的雄放之致外,别具自家的清刚之气。正因潘先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长,他主持过人物画教学、创作工作,老院长肖峰先生于2005年的回忆文章《坎坷生涯悲壮诗》中,深情地作了这样的评价:“当我们提到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等名师之时,应该记住像潘韵先生等这样一批浙派人物画开山筑基的前驱。”

  潘韵在1956年进行了访越写生,更体现了他在力求超越“南北宗”程式的探索的同时,虔心地实践着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吾白行一家之言”的理念,从而在以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学岁月中,潘韵先生会同顾坤伯、陆俨少等先生为新浙派山水画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先驱者的贡献。潘韵的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而活脱,追求骨法,刚硬爽直,犹如其人。晚年得到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石涎笔意,承宋人遗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苍茫老辣的意味。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