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陕西省 > 渭南市 > 潼关县

  潼关县汉语拼音:Tóng Guān Xiàn;英文:Tongguan County),中国陕西省渭南市辖县。位于陕西省东部,北纬34°23′-34°40′、东经110°09′-110°25′。东邻河南省灵宝市,西连华阴县,南接洛南县,西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山西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22千米,总面积428.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53万人,常住人口15.66万人(2012年末)。辖1个街道、4个镇。

  南依秦岭,西连华山,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秦岭山地,海拔800~1800米;北部为黄土台塬;黄河、渭河沿岸是海拔320~400米的带状滩地和平原。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还有西峪、桐峪、善东峪等河流。属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625.5毫米,年均气温13℃。黄金产量居中国前列,尚有大理石、蛭石、石墨、铁等矿产。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潼关玉、酱笋、八宝小菜为土特产。陇海铁路、同蒲铁路、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建有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黄河铁路大桥。古迹有古潼关、仰韶文化遗址,汉、唐、明城遗址,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秦王寨、马趵泉和古战场、禁沟、金盆原、牛头原等遗址。风陵晓渡、道观神钟、禁沟龙湫、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黄河春涨、雄关虎踞、谯楼晚照为潼关八景。

  西汉置船司空县,王莽更名船利县。清雍正年间始置潼关县,乾隆十二年间置潼关厅。1913年改设潼关县。1958年废入渭南县,1961年复置潼关县至今。

  • 邮编:714300 代码:610522 区号:0913

行政区划

  全县辖1个街道、4个镇:城关街道、桐峪镇、太要镇、秦东镇、代字营镇。县政府驻城关街道。

历史

  西汉设船司空县,东汉末因黄河南泻,先名冲关,后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改名潼关。据《水经注》:“河在关门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元和郡县志》:“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唐为华阴县地,天授二年(691年)于关口(今县西北)析华阴县地设潼津县,长安中复废入华阴县。直至明代,属县随华阴县辖地变更。明洪武七年(1374年)在今港口镇设潼关守御千户所,九年改潼关卫。

  清雍正四年(1726年)复析华阴县东部地于潼关(今港口镇)设潼关县,属华州,十三年改属同州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为潼关厅。1913年废厅复设潼关县。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属省。1958年并入渭南县。1961年分出复设,县驻地由老潼关(今港口镇)移至吴村(今城关镇)。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属渭南市。

  1996年,潼关县面积526平方千米,人口约13.8万人。辖4个镇、5个乡:城关镇、太要镇、桐峪镇、港口镇、城郊乡、安乐乡、高桥乡、代字营乡、南头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潼关县常住总人口147833人,其中(5个镇、5个乡):城关镇25863人,港口镇10917人,太要镇25261人,桐峪镇17606人,秦东镇6083人,城郊乡12411人,安乐乡12105人,高桥乡13601人,南头乡11694人,代字营乡1229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潼关县常住总人口155463人,其中:城关镇49802人,秦东镇17866人,太要镇25632人,桐峪镇12628人,代字营镇11574人,安乐乡10919人,高桥乡14662人,南头乡12380人。

  2011年,撤销高桥乡并入秦东镇和城关镇,撤销南头乡并入代子营镇。调整后,潼关县辖5个镇、1个乡:城关镇、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代字营镇、安乐乡。2012年末,潼关县面积428.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5332人,常住人口15.66万人。

  2013年8月30日,正式撤销安乐乡,设立安乐镇。2013年末,潼关县辖6个镇:桐峪镇、太要镇、城关镇、秦东镇、代字营镇、安乐镇,共有14个社区、7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5年,撤销安乐镇、城关镇,合并设立城关街道。将全县原有93个村(社区)调整为18个行政村、10个社区。其中,太要镇将12个行政村(社区)调整为2个行政村、2个社区,桐峪镇将11个行政村调整为2个行政村、2个社区,秦东镇将17个行政村调整为3个行政村、1个社区。

图集

潼关县的潼关古城景区,2022年5月26日。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潼关县秦东镇黄河古渡口景区,2022年6月8日。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