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旅游
旅游
第521行: 第521行: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
  
[[文件:95100.jpg|right|thumb|220px|澳门:大炮台]]
+
[[文件:95100.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大炮台]]
[[文件:95003.jpg|right|thumb|220px|澳门:圣安多尼教堂]]
+
[[文件:95003.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圣安多尼教堂]]
[[文件:95001.jpg|right|thumb|220px|澳门:玫瑰堂]]
+
[[文件:95001.jpg|right|thumb|200px|澳门:玫瑰堂]]
[[文件:95000.jpg|right|thumb|220px|澳门:圣老楞佐教堂]]
+
[[文件:95000.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圣老楞佐教堂]]
 +
[[文件:94999.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大堂(主教座堂)]]
 +
 
 
  澳门历史城区到今天依然保存原有面貌和延续原有功能,不仅是澳门文化和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澳门为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澳门历史城区到今天依然保存原有面貌和延续原有功能,不仅是澳门文化和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澳门为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第555行: 第557行:
 
博物馆
 
博物馆
  
[[文件:95009.jpg|right|thumb|220px|澳门:仁慈堂博物馆]]
+
[[文件:95009.jpg|right|thumb|200px|澳门:仁慈堂博物馆]]
[[文件:95008.jpg|right|thumb|220px|澳门:典当业展示馆]]
+
[[文件:95008.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典当业展示馆]]
  
 
  澳门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的民风习俗和小城的现今生活息息相连,所以无论在狭窄的街道漫步,或在迷人的广场流连,多元文化交汇的种种趣味俯拾皆是。
 
  澳门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的民风习俗和小城的现今生活息息相连,所以无论在狭窄的街道漫步,或在迷人的广场流连,多元文化交汇的种种趣味俯拾皆是。
第584行: 第586行:
 
教堂
 
教堂
  
[[文件:95007.jpg|right|thumb|220px|澳门:圣母雪地殿圣堂]]
+
[[文件:95007.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圣母雪地殿圣堂]]
[[文件:95006.jpg|right|thumb|220px|澳门: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
+
[[文件:95006.jpg|right|thumb|200px|澳门: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
[[文件:95005.jpg|right|thumb|220px|澳门:路环圣方济各圣堂]]
+
[[文件:95005.jpg|right|thumb|200px|澳门:路环圣方济各圣堂]]
[[文件:95004.jpg|right|thumb|220px|澳门:九澳七苦圣母小堂]]
+
[[文件:95004.jpg|right|thumb|200px|澳门:九澳七苦圣母小堂]]
 
+
[[文件:95002.jpg|right|thumb|200px|澳门:圣奥斯定教堂]]
[[文件:95002.jpg|right|thumb|220px|澳门:圣奥斯定教堂]]
+
 
+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

2013年4月13日 (六) 11:42的版本

  澳门(汉语拼音:;葡萄牙语:Macau),全称“澳门特别行政区”(葡萄牙文: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简称“澳门特区”或“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辖下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60公里,距离广州145公里。由澳门半岛、氹仔、路环以及路氹城四个部分所组成。其中澳门半岛北面与中国内地连接,南面分别由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氹仔连接;至于氹仔与路环,则由全长2.2公里、6线行车的路氹连贯公路相接。

  澳门自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永居管理”之地,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1980年代,中葡两国共同探讨澳门前途问题,其后于1987年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定于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结束对澳门的统治,政权交还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而且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今日的29.2平方公里,面积约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


行政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澳门以“堂区”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堂区之命名取自最具代表性的教堂:

澳门半岛

  花地玛堂区(俗称“北区”,包括青州、台山、黑沙环、筷子基和水塘)

  圣安多尼堂区(俗称“花王堂区”,位于澳门西部,包括新桥和沙梨头,含大三巴牌坊一带)

  大堂区(俗称“中区”,包括新马路以北部分、南湾、水坑尾、整个新口岸填海地段、以及整条环岛公路至妈阁南端,东至新口岸港澳码头,含澳门旅游塔和立法会)

  望德堂区(包括荷兰园、东望洋山、塔石一带)

  风顺堂区(俗称“圣老愣佐堂区”,包括1980年代未进行南湾湖填海的整个妈阁半岛、妈阁山、西望洋山、和新马路以南部分)

澳门离岛

  并无堂区划分,但坊间一般将该处的两处地方称为:

  嘉模堂区(即氹仔)

  圣方济各堂区(即路环)

  位于氹仔和路环之间的填海地段为称为路氹城。

  然而,“堂区”的行政区划并非正式的行政机构建置,不具法人地位。

人口

  澳门人口约有582,000 人,其中大部份居民住在澳门半岛,两个离岛人口较少。 澳门居民以华人为主,葡籍及其他国籍人士只占6%左右。


货币

  澳门的官方货币单位是澳门币 (PATACA)。纸币面额计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种;硬币有1毫、2毫、5毫、1元、2元和5元六种。

  在澳门售卖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收费一律以澳门币计算。

  1美元约兑换澳门币8元。港币100元约兑换澳门币103元。

  银行、酒店或银号均提供兑换外币和旅行支票的服务,而且地点适中,十分方便。另外,澳门国际机场和葡京酒店内提供二十四小时兑换外币服务。

  本地或外地货币可自由出入境,数量不限。此外,信用卡也可以在澳门部份商店流通使用。


历史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在明代史书记载中,明代时(约公元1534年)澳门又称为“蚝镜”(濠镜),是当时葡萄牙与中国进行贸易途中的临时落脚地,在该地晒凉货物和整理包装、补给等。直至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方从当时的广东地方政府争取得澳门正式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长期居停的欧洲人群。据说,葡萄牙人从妈阁庙附近登陆后,询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由于正好就在妈阁庙一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故澳门便获名“Macau”(即“妈阁”在葡萄牙语中的译音)。江户时代的日本人称澳门为“天川”(音Amakawa),据信此名称亦可能源自于“阿妈阁”的谐音,但是至目前为止,考古界还未找到“妈阁庙”在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前已存在的可靠证据。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话说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后,遇见当地路人便以葡语比划著询问对方:“此处为何地?”,路人因不谙外语而听不明其意,遂以本地粤音俚语“乜沟?”(意即“什么?”,与“Macau”的谐音相似)来反问葡人在说啥事;作问的葡国人听到对方答问语“乜沟”后却又会错了意,他以为路人所答曰之“乜沟”便就是当地之地名,随即将此“乜沟”拼写成“Macau”并记录在案,一直沿用至今。

  葡萄牙人最初被限定居住在澳门南部(即当时萄葡牙人的主要活动区),临时归属身在印度的葡属果亚亲王所管辖保护。由于留居当地的葡人家庭不断增长,更有些与当地粤人通婚;加上再有些欧洲人亦择此地落脚展开对中国经济、宗教及文化交流,很快形成了小型社区。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进行管理。在其后的几百年内,澳门一直是世界与中国和近邻进行交流的根据地,即便是西班牙主导时期也没有改变。传统的说法指,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于是获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称号。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1807年,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占领葡萄牙。

  1808年7月,英军借口保卫澳门免受法军占领,曾一度强入澳门;后在清政府的压力下,于当年11月撤出。

  1844年9月20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上交澳门地租,并占领关闸;1851年,占领氹仔;1863年,占领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和石塘街等地;1864年,占领路环;1879年,占领龙田村;1883年,占领望厦、荔枝湾、石澳及青洲等地。

  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中国同意葡国“永居、管理澳门”,但未经中国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

  1896年,葡萄牙企图继续侵占附近的大小横琴岛,但没有成功。

  1908年,葡萄牙要求扩展边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葡萄牙属中立国,加上有大量日本侨民在巴西居住,故澳门并未被日本所占领。

  1955年,葡萄牙颁布《澳门海外省组织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同年11月,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

  1974年,澳门首条陆路连接工具──澳氹大桥落成启用前,民间或运输往来两离岛和湾仔皆用船只,曾有航班设立。

  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是当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于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

  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3年3月31日,中国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九章145条目、另加三附件),并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颁布。

  1999年12月20日凌晨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之后,澳门在帮会活动被肃清和博彩业结束独家经营,以及中央政府放宽内地居民赴澳旅游政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社会亦日益分化:贫富悬殊、外劳人数激增等问题仍没有解决。

地理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在东经113°35’,北纬22°14’,与东北偏东的香港相约六十公里。

  澳门地区由澳门半岛以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组成。总面积共29.9平方公里,其中澳门半岛9.3平方公里、氹仔7.4平方公里、路环7.6平方公里、路氹填海区5.6平方公里。

  澳门半岛与氹仔之间由三条分别长2.5公里、4.5公里及2.2公里的澳氹大桥连接;氹仔和路环之间也有一条约2.2公里的路氹连贯公路相连。经澳门半岛最北面的关闸可到达珠海市中山市;经位于路氹城的莲花大桥可到达珠海的横琴岛

气候

  澳门全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约20ºC (68ºF),全年温差变化在16ºC (50ºF)至25ºC (77ºF)之间;湿度较高,约73%至90%;全年降雨量约1,778毫米。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澳门的雨季,当气象局其中一个观测站在二小时或二小时内录得有50毫米或超过50毫米的雨量时,以及在三小时或三小时内录得有100毫米或超过100毫米的雨量时,会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分别发出红色暴雨和黑色暴雨信号。

  十月至十二月为澳门的秋季,是旅游的理想季节,气候温和,湿度低。冬季(一月至三月)虽较寒冷,但阳光普照;踏入四月,温度逐渐上升;五月至九月,天气炎热,有时有台风。当台风接近澳门,悬挂八号风球时,两座澳氹大桥、路氹公路会暂时封闭,往返港澳之间的船只和飞机航班会暂时取消。

  夏季只需穿棉质轻便衣服或T恤;冬季天气较冷,应备羊毛衣物及外套;春秋两季晚间稍凉,宜穿毛线衫或夹克。

自然生态

  直至2003年,澳门的总绿化区面积为5,799,407平方米,其中澳门半岛有1,004,577平方米占17.3%,离岛有4,794,830平方米占82.7%。

  全澳有近30个市政公园、4四个郊野公园、10条步行径,其中郊野公园以及步行径全部都位于离岛。至2006年底,全澳路旁树木合共1,220,000株,较1990年增加0.01%。其中澳门半岛路旁树木总数较2005年大幅增加34.1%,逹8,880株。

政治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

  1999年12月20日起,澳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区的宪制文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同时开始实施。

  《基本法》不但规定澳门特区实行的制度,也订明1999年后50年内的管治框架。

  澳门特区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关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已经成功落实,成为澳门人身体力行、习以为常的社会行为和政治文化。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门人自主管理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委员、立法会议员、终审法院院长及检察长必须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职位还必须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

  “高度自治”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干预属于澳门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权力。但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权限。例如,与澳门特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和防务,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行政架构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是澳门的行政机关。政府的首长是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设司、局、厅、处。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由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制定并执行政策;管理各项行政事务;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提出法案、议案,草拟行政法规;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必须遵守法律,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负责;执行立法会通过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会作施政报告;答复立法会议员的质询。 行政长官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长,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负责。

  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行政长官在本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为5年,可连任一次。

   行政长官的主要职权包括:领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执行《基本法》和适用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其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规并颁布执行;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廉政专员、审计长、警察总局局长和海关关长等主要官员,及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员职务;委任部份立法会议员;任免行政会委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检察长,及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检察长的职务;任免各级法院院长和法官、检察官、公职人员等;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权解散立法会。

行政会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是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机构,会议由行政长官主持,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会议。行政会的委员由行政长官从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行政会委员的人数为7至11人。行政长官认为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士列席行政会会议。

立法会

  根据《基本法》,澳门特区享有立法权,立法会是澳门特区的立法机关。

  立法会议员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担任,大多数议员由选举产生,除第一届另有规定外,每届任期4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有23名议员,其中8人由直接选举产生、8人由间接选举产生、7人由行政长官委任;第二届立法会有27名议员,其中10名由直接选举产生、10名由间接选举产生、7名由行政长官委任;第三届及随后的每届立法会议员数目为29人,其中12名来自直接选举、10名来自间接选举、7名为行政长官委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立法权限包括:制定、修改、暂停实施和废除法律。立法会的权限范围包括:审核、通过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审议政府提出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根据政府提案决定税收,批准由政府承担的债务;听取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辩论;就公共利益问题进行辩论;接受澳门居民申诉并作出处理等。

  在特定情况下,立法会以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司法机关

  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干预。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第一审法院、中级法院、终审法院。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权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澳门特别行政区初级法院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法庭。原刑事起诉法庭的制度继续保留。

  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辖行政诉讼和税务诉讼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决者,可向中级法院上诉。

  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的法官,根据法官、律师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各级法院的院长由行政长官从法官中选任。终审法院院长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其任命和免职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不受任何干涉。

  检察长由澳门特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检察官经检察长提名,由行政长官任命。检察院的组织、职权和运作由法律规定。

廉政公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廉政专员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

  廉政公署的职责是:开展防止贪污或欺诈行为的行动;针对贪污行为及由公务员作出的欺诈行为,依法进行调查;针对在因应澳门特区机关选举而进行的选民登记及有关选举中所作出的贪污及欺诈行为,依法进行调查;促使人的权利、自由、保障与正当利益受保护,确保公共行政的公正、合法性及效率。

审计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审计署根据《基本法》设立。审计署独立工作,不受干预。审计长对行政长官负责。

  审计署的主要职责是对特区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审计对象进行“衡工量值式”的审计监察,即对其履行职务时所达到的节省程度、效率和效益进行审查。

警察总局

  警察总局是统一负责特区保安事务的部门,属澳门特区内部保安体系的组成部份。警察总局指挥及领导其属下警务机构执行行动,该等警务机构现时包括治安警察局和司法警察局。

海关

  澳门特区海关是根据《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

  海关是澳门特区具有行政自治权的公共机关,负责领导、执行和监察与关务政策有关的措施,并负责关务管理和监督等具警务性质的职务(第11/2001号法律第1条)。

法律和司法制度

法律制度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独立的基础上。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特区的法律制度以大陆法为根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通过,《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确保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得以实施。换言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关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澳门特区法律

  澳门特别行政区目前实施的法律包括:

  1. 《基本法》;
  2. 《基本法》附件三载列的全国性法律;
  3. 1999年12月20日之前的原有法律,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采用为澳门特区法律;
  4. 澳门特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俗称“五大法典”)是澳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国性法律除列于《基本法》附件三及由特区政府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者外,不在澳门特区实施。目前有11条全国性法律适用于澳门特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特区政府的意见后,可对列于《基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减。列入附件三的法律应限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它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澳门特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由回归至2009年10月底,共颁布法规460项,包括法律141项。

  由于社会和经济急速发展,特区政府优先制定有关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法规,响应社会和市民的诉求,特区政府10年来制定有关经济、民生的法规共235项,占已完成法规项目的51.1%。

  已颁布的法规中包括落实《基本法》23条的《维护国家安全法》等,对特区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产生深远影响。

基本权利保障

  《基本法》保障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的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以及自由旅行和出入境的自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多项国际劳工公约中适用于澳门的条文继续有效。

  澳门特区继续遵行各项主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司法制度

  《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干涉。

  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第一审法院、中级法院和终审法院。澳门的终审权属于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法院的组织、职权和运作由法律规定。

  初级法院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法庭。特区继续保留原刑事起诉法庭的制度。

  各级法院的法官,根据由法官、律师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选用法官以其专业资格为标准,符合标准的外籍法官也可聘用。目前有多名资深葡人法官在各级法院服务。

  各级法院的院长由行政长官从法官中选任。终审法院院长由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检察院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不受任何干涉。特区检察长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检察官经检察长提名,由行政长官任命。检察院的组织、职权和运作由法律规定。4名资深葡人检察官现时受聘于检察院,其中一人担任助理检察长。


经济

  澳门经济规模不大,但外向度高,是区内税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财政金融稳健,无外汇管制,具有自由港及独立关税区地位,是亚太区内极具经济活力的一员,也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虽然澳门的经济规模不大,但具有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在区域性经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传统上,澳门的经济以出口为主,但在加工业进行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同时,服务出口在澳门整体经济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澳门是中国两个国际贸易自由港之一,货物、资金、外汇、人员进出自由。特区政府成立后,把维护和完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作为经济施政的主线,营造受国际社会认同、自由开放、公平竞争和法治严明的市场环境,确保经济制度不受干扰和影响。

  2007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对澳门进行每6年一次的贸易政策审议,在报告中对澳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予以肯定,认同特区政府过去6年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认为澳门未来的发展前景乐观,澳门是开放的经济体系这一评价再次受到肯定。这是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后第二次的审议会议,对上一次是在2001年进行。

  2009年1月美国传统基金发布2009年度“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澳门首次获评为亚太地区第6位,而在全球17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1位。

  特区政府致力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有效发挥本澳与亚太地区、欧盟、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传统联系的优势,更好地担当内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桥梁。

区域合作与会展服务业

  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包括发展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以及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是特区政府既定的发展策略。

  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新一轮改革开放,澳门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服务中心,2004年开始举办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定期及不定期的多项区域经贸交流活动,既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也为外商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和发展提供合作的平台。

  特区政府也继续加强与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同时,有效发挥本澳与欧盟、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传统联系的优势,更好地担当内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桥梁。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签订“紧贸安排”,同时首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及“国际华商经贸会议”亦先后在澳门举行,突显了澳门连接珠江三角洲、葡语国家和世界华商之间的平台作用。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上,参与各方签署了“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确立了彼此间的合作,2004年在澳门设立论坛常设秘书处。2006年9月,第二届论坛部长级会议在澳门举行,签署《经贸合作行动纲领(2007年-2009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的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认同和巩固,澳门在促进中葡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作用进一步受到各方的重视。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均快速增长,2007年贸易总额高达463.5亿美元,提前两年达到了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450-500亿美元的目标。2008年贸易总额升至770.22亿美元,同比增长66.16%。

  积极推动会展业发展,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是特区政府近年的重点经济发展策略之一。政府协助和支持大型国际性会议及活动在澳门举办,大力支持和资助业界举办各类型商贸展览,开拓商务旅游市场,并通过在各地举行的重要商务旅游展,推广澳门会展品牌形象和业务讯息。

  一年一度的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已发展成为澳门最大型的国际性展览活动。

制造业

  澳门制造业是以纺织制衣业为主,且以劳动密集和外向型为模式发展,大部份产品销往美国及欧洲。制造业在澳门历史悠久,早期以炮竹及神香为主,纺织制衣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同期间,玩具、电子和人造丝花等工业亦蓬勃发展。踏入90年代,澳门受到欧美两大出口市场经济疲弱、本地工资上涨的影响,加上新兴工业国家在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明显放缓。

  2003年10月17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紧贸安排”)在澳门正式签署,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之后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签署6个补充协议。“紧贸安排”框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经贸领域。在货物贸易方面,自2006年1月1日起,除内地明令禁止进口或特殊产品外,内地对所有原产澳门的货物,经订定原产地标准后,全面实施零关税。目前双方已为1,156项产品订定原产地标准,全面涵盖澳门主要的出口货物,为企业开拓内地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服务贸易方面,至今内地对澳门已开放41个服务领域。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合作领域为9个。

  全球成衣贸易配额制度于2005年取消后,澳门的制造业面临重大的挑战。为此,特区政府率先向中央政府提出与珠海合建跨境工业区的概念,以便结合两地的生产优势,为制造业提供条件,面对新挑战。珠澳跨境工业区,于2003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工区位于珠海拱北茂盛围与澳门西北区的青洲之间,首期总面积为40万平方米,珠海园区面积约29万平方米,澳门园区面积约11万平方米。2006年12月8日,珠澳跨境工业区园区及口岸正式启用,实施24小时通关。澳门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现进驻澳门园区的项目共34个,其中9个为批地建厂项目,25个为租用厂房项目。涉及的项目包括健康食品和中西药生产、成衣制造、物流运输仓储、食品饮品制造、电子产品、博彩用具制造、环保工业、印刷等。投资者来自澳门、内地、香港、台湾、葡萄牙,以及美国等国家、地区。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制造业正逐步转型,在澳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结构中,从1999年约占10%,下降至2007年不足3%。2008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澳门的总出口货值为160.3亿澳门元,较前一年下跌21.6%,2009年1-9月货物出口仍然疲弱,总出口货值为57.8亿澳门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5.1%。以货物目的地计,美国原是澳门最大的出口市场,但2009年1-9月,香港已取而代之,出口至香港货物占澳门货物出口总值的37.3%。

旅游业

  旅游业是澳门重要的经济支柱。特区政府明确订定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发展综合旅游的政策,致力将澳门建设成为优质多元旅游之都和亚洲区独特的休闲、娱乐和会展目的地。

  近10年,澳门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部门又展开了一系列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兼顾内地及其它国家和地区,在继续吸引内地居民赴澳旅游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其成效在近年逐渐显现,为促进澳门旅游业的多元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99年回归前,澳门的入境人次只有740多万。而2008年全年入境旅客人数己达2,293万多人次。

  现时,内地市场是澳门最大的客源地,2008年访澳的内地旅客人数达1,161万人次,其次为香港及台湾旅客,分别有702万人次及132万人次。澳门首10位客源市场主要是亚洲国家及地区。国际旅客的比重亦穏步上扬,占总体旅客10%以上。

  澳门的旅客来源自2003年起产生结构性变化,内地超越香港成为澳门的第一大客源。2003年7月份起,内地居民可以申请办理以“个人游”方式到港澳旅游,内地访澳旅客数目自此便持续大幅上升,成为澳门现时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庞大客源市场。

  截至2008年年底,实施“个人游”政策的省市包括广东省全省,北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台州,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重庆,天津,成都,济南,辽宁省的沈阳、大连,南宁,海口,长沙,贵阳,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合肥,郑州及武汉共49个城市,共涵盖近3亿人口。


美食和盛事

  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传统,亦在饮食文化中反映出来。在澳门,除了可以品尝各种中西美食外,近年逐渐被香港和海外的食家所认识的澳门土生菜式,更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汇聚了葡萄牙、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烹调特色于一身,而成为独一无二的澳门美食。

  每年,当局都会举办多项文化和体育盛事,一方面提高澳门的国际知名度,亦同时使澳门旅游业更具吸引力。

博彩业

  博彩业在澳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踏入20世纪,博彩业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澳门经济支柱之一。

  2002年特区政府透过适度开放幸运博彩市场,引入新的投资者和营运模式,为博彩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多元化元素,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回归前,该行业年度毛收入最多只有177.8亿澳门元(22.2亿美元),2008年,澳门博彩业总收益已达1,098.3亿澳门元(137.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缴纳博彩税419亿澳门元(52.4亿美元),约占当年公共财政总收入的73%。2009年1-10月博彩毛收入966.2亿澳门元(120.8亿美元)。

从专营到开放

  自1962年起,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取得博彩专营权,经数次续期,专营合约至2002年3月31日届满。根据合约规定,专营公司每年向政府缴付博彩税,税率屡经修订,至2001年为专营公司总收入的31.8%。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约一半的年度收入来自博彩税,差不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专营公司在最后数年间,每年毛利都在130亿到180亿澳门元之间,而政府的博彩税收入则在42亿到59亿澳门元之间。

  除娱乐场博彩外,澳门的博彩活动还包括赛马、赛狗、“白鸽票”彩票和近年兴起的足球博彩及篮球博彩。

  特区政府成立后,决定待博彩的专营权于2001年底期满后开放博彩业,借此发展具竞争力的博彩业,为澳门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且进一步巩固澳门作为区域内博彩中心的地位。

博彩业新格局

  立法会在2001年8月底正式通过16/2001号法律《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法律除明确界定娱乐场及幸运博彩的意义外,并就批给制度、条件及竞投工作等定出多项规定。

  2001年10月31日,行政长官透过批示正式设立“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批给首次公开竞投委员会”,以统筹有关招标竞投程序的工作。委员会共有8名成员,由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担任主席。竞投招标工作于11月2日正式展开。

  经过国际招标和评核,行政长官于2002年2月8日签署批示,将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批给临时判给予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永利渡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和银河娱乐场股份有限公司。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在2002年3月和6月,与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渡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和银河娱乐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澳门特别行政区娱乐场幸运博彩或其它方式的博彩经营批给合同》。

  此后,因应澳门的发展需要,特区政府分别于2002年12月、2005年4月及2006年9月批准银河、澳博及永利以“转批给”方式,各自引入威尼斯人集团、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及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在澳门经营幸运博彩业。

适时调控行业规模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特区政府认为是适当时机对现况和未来进行检讨。2008年4月22日,行政长官宣布对博彩业营运作出新规范,决定在未来一段长时间内不再增设任何牌照。为促进博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将继续大力加强博彩监察管理,严格调控博彩业的规模,推动负责任博彩。

交通

  澳门拥有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旅客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往来澳门。海路方面,澳门设有三个对外客运码头,分别是内港客运码头、新口岸的外港客运码头和氹仔临时客运码头;而航空交通,位于氹仔东部的澳门国际机场在1995年11月正式营运,另外,外港客运码头顶层设有直升机坪,提供直升机航线往来香港和深圳。

  澳门半岛与氹仔之间有三条大桥连接,1974年10月启用嘉乐庇总督大桥(以当时总督名字嘉乐庇命名,俗称澳氹大桥或旧大桥)、1994年3月启用友谊大桥和2005年1月9日启用西湾大桥,西湾大桥是澳门唯一双层行车的全天候大桥。此外,莲花大桥连接路氹城和珠海市横琴岛,为澳门与中国大陆连接的第二个陆路口岸。

  2007年,澳门政府计划兴建由澳门至氹仔之海底隧道,预计2009年下半年落成,但至今仍未开始动工。另外,2009年决定兴建澳门轻轨第一期工程,由关闸至氹仔客运码头,设21车站。

陆路交通

  澳门陆路的主要交通工具为巴士以及的士。当中巴士由两家巴士营运公司营运,分别是澳门新福利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和澳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两巴士公司采统一车费,澳门半岛内车资3.2圆、氹仔区内车资2.8圆、澳门半岛往来氹仔(包括机场)4.2圆、澳门半岛往来路环市区5.0圆、澳门半岛往来路环黑沙海滩为6.4圆,持有电子货币储值卡(澳门通)可享有车资优惠和转乘优惠。的士(出租车)分有黑色和黄色,载客量为4至6人。起表价(首1.6公里)13元,以后每230米一跳收1.5元,停车候客每一分钟收1.5元。而昔日澳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三轮车,至今已是旅客用作游览澳门的怀旧交通工具。在连接中国内地方面,经由关闸接连珠海市拱北,另外,在2000年3月启用之莲花大桥,接连澳门路氹城与珠海市横琴岛。

海上客运

  海上客运方面,澳门现有四大营运商(喷射飞航、新渡轮(澳门)、粤通船务、金光飞航),外港客运码头及氹仔临时客运码头航点有香港上环港澳客轮码头、九龙中国客运码头、香港国际机场海天客运码头、深圳蛇口、深圳福永港、内港客运码头则提供来往澳门与珠海湾仔的航班。

航空交通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氹仔伟龙马路,于1995年开始投入服务。澳门政府致力把机场发展成为区内低成本航空的营运中心。据机场资料显示,澳门国际机场2007年全年的客运量达549万高峰人次,与中国各大城市、台湾、东南亚、日本以至澳大利亚都有航班往来。特区政府将斥资60亿澳门元填海扩建以增加客运量。

  澳门航空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13日,主要提供由澳门到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与东亚的航线。另一家以澳门为基地的航空公司,非凡航空亦于2006年12月16日正式投入运作。新港澳码头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提供来往澳门—香港及澳门—深圳的直升机航线,航程约为15分钟。正在氹仔北安区兴建的码头亦设直升机坪,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一直升机维修站设在路氹连贯公路旁储水塘侧山腰上。

市内交通

公共巴士

  澳门有大型和小型公共巴士行驶在澳门市区,氹仔和路环之间,班次频密;各车站均有以中、葡文说明的路线牌,介绍各公共巴士的行走路线。

  在澳门市区乘坐公共巴士每位3.2元,往氹仔4.2元,往路环5元,往黑沙海滩6.4元,往澳门国际机场4.2元。车上不设零钱找换,乘客应自备硬币乘车。所有公共巴士均有空气调节设施。

  往返澳门半岛和氹仔岛之间的公共巴士有11、22、25X、28A、30、33、34和MT4号;到机场的有AP1、MT1、MT2、N2、26和36号;而21A、25、26、26A、50、MT3和N3号则往返澳门、氹仔和路环之间。此外,也有很多公共巴士穿梭于澳门市区的大街小巷。

出租车(的士)

  澳门的出租车有两款,一款是黑色车身奶黄色车顶,而另一款是鲜黄色。出租车起程价(首1600米)收费澳门币15元,之后每230米加收1.5元,停车候客收费每分钟1.5元,如有大件行李,每件加收3元。

  从澳门往路环或在澳门国际机场的士候客区乘车,除了车资外,另收附加费5元;氹仔往路环加收2元附加费。但由澳门往氹仔或由两离岛返回澳门,则无须加收任何附加费。

  另外,澳门还有电话叫车服务,即“电召的士”,由乘客致电总台召车,说出其所在位置,总台立即派车接送。其收费计算方法与出租车相同。总台电话:(853) 2851 9519, 2893 9939, 8500 00002828 3283。为方便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沟通和便于向乘客介绍澳门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旅游局特向全澳的出租车司机分发一份以中、葡、英三种语言编写,并附有地图的指南。

货币

  澳门的官方货币单位是澳门币(PATACA)。纸币面额计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种;硬币有1毫、2毫、5毫、1元、2元和5元六种。

  在澳门售卖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收费一律以澳门币计算,但也可使用港币或其他流通货币。兑换率按市场浮动率厘定。

  银行、酒店或银号均提供兑换外币和旅行支票的服务,而且地点适中,十分方便。另外,澳门国际机场和葡京酒店内提供二十四小时兑换外币服务。

  本地或外地货币可自由出入境,数量不限。此外,信用卡也可以在澳门部份商店流通使用。

医疗卫生

  特区政府确立并坚持“妥善医疗,预防优先”的卫生政策方针,配合提升市民综合生活素质的施政理念,致力优化医疗系统,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市民健康。

  澳门现时有3间综合医院、492间初级卫生护理场所,当中私家诊所共有379间,占总数的77%。另外澳门还有226间提供中医及治疗服务的场所。

  澳门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分为政府和非政府两大类。政府方面主要有提供初级保健的卫生中心和提供专科服务的仁伯爵综合医院(俗称山顶医院)。非政府方面,可分为接受政府和团体资助的医疗单位,如镜湖医院、科大医院、工人医疗所、同善堂医疗所等,以及各类私人诊所和化验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其中卫生中心和同善堂医疗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免费的。

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系统

  为响应及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倡议“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卫生局在各区设立卫生中心,全澳居民都可以在自己居所附近享受卫生中心提供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澳门目前共有6间卫生中心及2所卫生站,分布在澳门及离岛各区。其中,筷子基卫生中心及黑沙环卫生中心内设有中医诊所。各个卫生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产前保健、家庭计划、儿童保健、成人保健、口腔保健、学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服务。

  卫生中心向居民提供的免费卫生保健服务还包括家庭访视、转介服务、疫苗接种和其它护理服务。凡澳门合法居民,不论年龄和职业,前往卫生中心接受服务及由卫生中心转介到仁伯爵综合医院进行辅助检查,均毋须缴费。仁伯爵综合医院提供的服务,除特区政府规定的特定人士外,均须缴付费用。澳门居民的收费较低,非澳门居民收费较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澳门建成以卫生中心为单位的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系统,此保建网络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典范。

医疗卫生资源

  特区政府投入医疗卫生的资源甚巨,2008年的医疗卫生总开支约21.2亿澳门元(下同),比2007年度的19亿元增长10%。

  至2008年底,澳门3间医院合共提供超过114万人次的门诊服务,提供超过30.1万人次的急诊服务。住院病人近4.4万人次,全年进行超过1.4万宗外科手术。而初级卫生护理服务场所在2008年共提供193.8万人次的诊治服务,当中常规卫生护理服务约48.4万人次;疫曲注射总数逾17万剂。

  特区的医疗卫生水平与大多数先进国家和地区相若。至2008年底,澳门医院、卫生中心或于卫生局注册的医生及护士人数分别为1,261名及1,415名,每千人口对应的医生、护士数目分别为2.3及2.5。澳门3间医院共有医床1,187张,当中1,030张为住院病床。每千人口对应的住院病床数为1.9,住院病床使用率为78.4%。

  2008年的死亡率为千分之三点二,一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亦为千分之三点二。产妇死亡率维持在零水平;2005至2008年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2岁,较1996-1999年增加4.1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地区健康指针的持续提升和进步,既显示特区政府与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肯定了卫生政策的落实和系统的有效运作。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组别分类,肿瘤是澳门的头号都市杀手病,居第二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三种疾病死者占全年死亡人口的比率分别是:31%、27.6%和13.7%。

医疗卫生体系

  为提高澳门整体卫生水平,特区政府以“先改善,后改革”的原则,通过医疗改革咨询委员会的前期运作,近年有序地推动和深化医疗改革项目,并且适时成立医疗活动申诉评估中心,协调和处理各种医疗纠纷。

  另外,卫生局全面落实各项医疗福利保障政策,包括延长卫生中心的服务时间,增设中医门诊服务,引进新型医疗仪器等。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优化卫生中心和仁伯爵综合医院等服务环境,缩短诊症轮候时间,致力改善或革新医疗服务。

  2008年,特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与非牟利和私人医疗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小区卫生资源,其中医疗补贴计划更是开拓了公私营医疗体系合作的新尝试,有助推动小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

  此外,还通过与内地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的形式,在食品安全、检验检疫、中医药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医学教育和培训等不同范畴加强合作,协助本澳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过去10年,特区政府不断加强公共卫生防控的机制、法制和体制建设,健全《传染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并借着应对登革热、禽流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和甲型H1N1流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应变协调机制和防治能力。

医院

  仁伯爵综合医院 为公立医院,是一所具备先进设备配套的现代化医院,提供住院、门诊、急诊及其它专科服务,门诊共有78个分科。仁伯爵综合医院向澳门居民中的孕妇及产妇、10岁或以下儿童、正规教育之中学及小学学生、教职员、传染病患者、吸毒者、恶性肿瘤和精神病患者、囚犯、65岁或以上人士及持有社会工作局发出经济状况证明(援助金受益人认别咭)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镜湖医院 是澳门特区非政府医疗卫生机构,隶属镜湖医院慈善会,创办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是一所由华人创办和管理的慈善医院。目前,镜湖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于一体。2009年8月,镜湖医院霍英东博士专科医疗大楼正式投入服务。

  科大医院 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其隶属于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是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是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及健康科学学院的临床带教基地。医院拥有澳门本地专业的医疗团队,还有来自海外、内地及香港的专科医疗顾问。

通讯及邮政

电话

  澳门的通讯方便快捷,电讯网络覆盖面广,公用电话分布市区各处,所有本地电话通讯联络每次使用收费为澳门币1元,可通话五分钟;无论在各大酒店或公用电话亭,都可使用直拨国际电话服务,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联系;也可使用电话卡。

  在澳门,使用固定电话接拨市内电话无需收费,但使用公用电话则需收费澳门币1元。澳门半岛及离岛都有接受硬币和电话卡的公用电话亭。

  如留澳期间需要使用流动电话,可致电以下电讯公司查询:

  • 1000 (澳门电讯有限公司)
  • 1118 (和记电讯)
  • 1628 (数码通流动通讯(澳门)股份有限公司)
  • 1888 (中国电信(澳门)有限公司)

  此外,和记电讯网络还提供流动电话随身导游服务,游客只需按代码#83便可收听。

邮政服务

  澳门的邮政服务完善,邮政局总部设在议事亭前地,提供邮寄及快递至世界各地的服务。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办公时间是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星期六则由上午九时至下午一时。电话是 (853) 2832 3666。位于新口岸的外港码头及澳门国际机场的离境大堂都设有邮局﹐电话分别是 (853) 2872 8079及 (853) 2886 1465﹐星期一至星期六的办公时间是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另一所在市中心区的邮局,位于水坑尾街公共行政大楼地下,电话是 (853) 2832 9334,办公时间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八时半至晚上七时。在澳门市区各处设有三十多台自动售邮票机,不少酒店亦向旅客提供邮寄信件,包裹及包装邮件的服务。

集邮

  澳门邮票设计精美,发行主题及设计汇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当中最受集邮爱好者欢迎的系列邮票包括有“生肖”、“文学与人物”、“传说与神话”、“文物保护”、“科学与科技”及“澳门艺术”等等。

  随着需求不断增加,澳门邮政除在各个邮政分局设有集邮专柜之外,在澳门着名的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附近亦开设邮亭销售集邮品,方便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及旅客选购精美的澳门邮票。

文化

新闻媒体

  澳门出版中文、葡文及英文报章,分日报和周报两种。

  此外,还出版两份关于澳门及其地区人文方面的杂志。文化局编制的《文化杂志》季刊,有中文及葡英两个版本;《澳门杂志》有中文、葡文及英文版本,由新闻局出版,中文为双月刊,葡文及英文则每季出版一次。

  澳门的电台和电视台,分别以不同频道用中文和葡文广播,提供新闻、资讯及娱乐性节目。


教育

  澳门负责基础教育的政府部门是教育暨青年局。

  在澳门,非高等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预备班、中小学教育和职业学校等等。澳门教育机构可分为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三种,而当中大部份学校都是私立或资助的。澳门现时共有41所开设6年制的中学课程的学校,其中有28所中文中学、4所英文中学、1所葡文中学以及2所中葡文中学。此外,有4所中学同时设有中英文部,还有2所国际学校。

  澳门现时尚未有完全统一的教育制度。因此,学校按其需要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制度,通常都是英式(与香港教育衔接)、葡式以及中国等三种教育制度之中取其一。澳门政府现在对纳入公共教育网的学校实行15年免费教育,并对非入网学校提供资助。(根据2005年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的施政报告,澳门将不迟于2009/2010学年度,推行15年免费教育,涉及范围包括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而这个计划最终在2007/2008学年度推行,同时亦会逐步统一澳门学制。

高等院校

  澳门高等教育近年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规模最大的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于2000年,是澳门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学,正在蓬勃发展。第一所现代高等院校“东亚大学”(今澳门大学)成立于1981年,所提供的课程当中,较具特色的有博彩管理、体育及运动、中医药以及翻译等等。12所高等院校如下:

  • 澳门大学
  • 澳门科技大学
  • 澳门理工学院
  • 旅游学院
  •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
  • 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只招收澳门永久居民)
  •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 圣若瑟大学
  • 澳门管理学院
  • 中西创新学院
  • 澳门欧洲研究学会
  • 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

旅游

  澳门既有传统风格的老宅、明清时期的古庙,也有南欧情调的建筑、欧陆巴洛克式建筑形式为主的教堂,又有气派不凡的现代化建筑。比如大三巴牌坊、圣母雪地殿教堂、圣安多尼堂、圣奥斯定教堂、玫瑰圣母堂、圣老楞佐堂、望德圣母堂、主教座堂等教堂;大炮台、望厦山炮台、加思栏炮台、松山炮台、妈阁炮台;澳门的三大古剎妈阁庙、普济禅院(观音堂)和莲峰庙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庙宇,例如哪咤庙、康公庙、谭公庙、药山禅院、竹林寺、三婆庙、菩提禅院、莲溪庙、北帝古庙、天后古庙等,这些都是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除此以外,澳门市内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还有:位于炮台山上的澳门博物馆,其收藏了展现澳门历史的物品,并定期举办与澳门历史有关的展览。此外多所专题博物馆,例如大赛车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等,再加上位于新口岸海旁区的观音像、矗立于路环最高点的汉白玉妈祖像、南湾湖的音乐喷泉,向旅客展现了澳门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

  2005年7月,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一直是澳门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自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特区政府即系统地以此卖点打造“世遗游”,积极向全世界宣传推荐澳门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开拓澳门旅游的多元性。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大炮台
澳门:圣安多尼教堂
澳门:玫瑰堂
澳门:圣老楞佐教堂
澳门:大堂(主教座堂)

  澳门历史城区到今天依然保存原有面貌和延续原有功能,不仅是澳门文化和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澳门为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 妈阁庙 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该庙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
  • 港务局大楼 1874年建成,原称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苏杜 (Cassuto) 设计,是当时由印度来澳的警察的营地,可驻二百多名官兵。现为港务局的办公大楼。
  • 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内港,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澳门葡人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 郑家大屋 约建于1869年前,是中国近代着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内院中多样的窗户,还有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
  • 圣老楞佐教堂 创建于16世纪中叶,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华人称之为“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区昔日是高尚住宅区,所以教堂建筑也显得美仑美奂,教堂外观的特征是在欧洲古典式的基础上带有巴洛克风格。
  •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在二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被老一辈的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1758年落成,本地人称它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
  • 岗顶前地 古称磨盘山,该地段虽然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着名的建筑物有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圣若瑟修院、何东图书馆等,加上由碎石铺成的波浪图案路面,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情调。
  • 岗顶剧院 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建于1860年,但当时只建成主体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义建筑特色的正立面。它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供戏剧及音乐会演出之用,也是当年葡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 何东图书馆大楼 建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 (D. Carolina Cunha)。香港富商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该大楼,作为夏天来澳门消暑的别墅。逝世后,其后人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大楼赠予澳门政府作开设公共图书馆之用。1958年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 圣奥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须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须庙”。
  • 民政总署大楼 建于1784年,前身为市政厅,后曾多次重修,目前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二楼的图书馆于1929年启用,以葡国玛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 (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 为设计蓝本,装潢和家具陈设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现在专门收藏17至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
  • 议事亭前地 本地居民又称此地为“喷水池”。开埠至今议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门的市中心,两侧建筑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93年,前地一带铺设黑白色碎石地面,并砌成波浪形图案,衬托周围颜色鲜艳的文物建筑,互相辉映,使前地一带显出浓浓的南欧风情。
  • 三街会馆(关帝庙) 三街会馆之所在地原为昔日澳门之繁荣市区“荣宁坊”,故其门前之社坛现仍刻有荣宁社字样,且有联云“荣居康乐境,宁享太平年”。会馆初设时只是商人议事的场所,后因馆中设有关帝神殿及财帛星君殿,祀者日众,庙宇成为会馆的主要功能。
  • 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并设育婴堂、痲疯院、老人院、孤儿院等机构。仁慈堂大楼修建于18世纪中叶,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 大堂(主教座堂) 始建于1576年,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残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规模,乃奠于此。1850年2月14日,由澳主教马达主持初祀典礼。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为三合土建筑,耗资十万零九千元,成为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内里装嵌有富艺术性的颜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举凡本澳教会的大庆典,必在此举行。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圣彼得。建筑富有西班牙宗教色彩,外形庄严纯洁,内部精丽巧饰,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遗物及古迹。教堂雄伟的祭坛下,掩埋了一些古墓,贾耐劳、华年达、嘉沙尔等十六、十七世纪时的主教的骨殖或遗体,都葬在大堂内。而一些宗教名画如《圣约翰受洗图》、《日本天主教徒在长崎被钉十字架图》等多祯,也曾保存于大堂内。
  • 卢家大屋 位于大堂巷七号住宅,是澳门着名商人卢华绍(卢九)家族的旧居。据屋内左次间天井檐口的题诗年份显示,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落成。卢家大屋是用厚青砖建造的中式两层建筑,是典型的中式大宅,也是晚清时期粤中民居温婉纤细建筑风格的典型。
  • 玫瑰堂 由圣多明我会(道明会)创建于1587年,是该会在中国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时用木板搭建,华人称之为“板樟庙”。又因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又称“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
  • 大三巴牌坊 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附属于圣保禄学院。该学院于1594 年成立,1762年结束,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这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 哪吒庙 位于大三巴牌坊旁,于1898年建成,据说建庙前澳门瘟疫流行,区内居民为了驱邪息灾,于是兴建此庙供奉哪吒为保护神。哪吒庙与周围建筑相比,像一个建筑小品,它不和旧城墙及大三巴牌坊竞争墩厚和雄伟,而是通过简单装饰材料以不同的虚实对比手法,体现其轻巧别致的形象。
  • 旧城墙遗址 葡人在澳门建城墙,最早可追溯至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从当时澳门城市图可见,整个澳门城除西部内港外,北部、东部及南部均建有城墙,并于诸要塞处建置炮台,使澳门成为一座军事防范严密的城堡。现存的旧城墙遗址,正是当时所建的一部分。
  • 大炮台 创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
  • 圣安多尼教堂 约建于1558至1560年间,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澳门早期的教堂大多经历烈火洗礼,圣安多尼堂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看到的教堂是1930年重修后的规模。葡人婚礼多在此举行,华人因此将之称为“花王堂”。
  • 东方基金会会址 建于18世纪70年代,原址是葡国皇室贵族俾利喇 (Manuel Perreira) 的别墅。该建筑可能是澳门首幢别墅式花园的豪华住宅。20世纪60年代后曾改作贾梅士博物馆,现为东方基金会会址。
  • 基督教坟场 辟于1821年,原称东印度公司坟场,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新教坟场。坟场内的马礼逊小教堂,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道所。造型仿罗马建筑风格,为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门早期的典型实例。
  • 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 东望洋炮台(修筑于1622 年)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之巅,俯瞰整个半岛,炮台上建有一灯塔及小教堂。东望洋灯塔(建于1864年)是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建于1622年),教堂内的拱顶和墙身绘有彩色壁画,其绘画技巧融合中西艺术,是本地众多教堂中独一无二的。

博物馆

澳门:仁慈堂博物馆
澳门:典当业展示馆

  澳门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的民风习俗和小城的现今生活息息相连,所以无论在狭窄的街道漫步,或在迷人的广场流连,多元文化交汇的种种趣味俯拾皆是。

  • 澳门博物馆 位于澳门博物馆前地112号(大炮台)。是一间展示澳门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馆,馆内的展品以其丰富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讲述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门和平共处的生活。博物馆的一楼展区介绍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到达澳门之前各自的发展历程、澳门的早期历史、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以及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逐渐形成的澳门文化。二楼展区从不同侧面展示澳门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再现昔日澳门民间日常生活的场景,尤其是澳门人的休闲娱乐、宗教仪式和民俗庆典。三楼展区展示澳门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特色,同时介绍以澳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开幕。博物馆楼高三层,其中两层建于大炮台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层由原气象台的地面建筑改建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地貌特征。
  • 海事博物馆 位于澳门妈阁庙前地一号。不但反映了澳门历史与大海之间的密切联系,还有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历史,说明了大海对人类及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博物馆的所在地相信是当年首批葡萄牙人登岸的地方。博物馆就像一艘扬着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妈阁庙前。地下的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南部及澳门渔民的生活情况。
  • 葡萄酒博物馆 位于澳门高美士街旅游活动中心内。分为三个展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区、酒窖、展览区。这些展区通过地图、文字、照片、葡国彩绘砖、录像等向参观者介绍有关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发展历史,同时营造了葡萄酒的酿制场景。 在这里,参观者还可以看到种植葡萄所使用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工具。葡萄酒博物馆的宗旨之一是让参观者认识葡萄酒在葡萄牙传统、日常生活以及庆典礼仪中所占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重要性。葡萄酒博物馆共展出约1115种产自葡萄牙不同地区和中国内地的不同品酒的葡萄酒,其中约756种为销售酒。酒窖布置得井然有序,收藏了359种葡萄酒,年代最久远的是一瓶产自1815年的波尔图。
  • 大赛车博物馆 位于澳门高美士街旅游活动中心内。为纪念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举办四十周年,一九九三年这座博物馆正式落成。馆内有二十多辆车坛名将的战车,有方程式赛车、摩托车和车手们用过的物品。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名震车坛的已故车手冼拿的参赛名车和他的赛车服了。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为庆祝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五十周年,特别为大赛车博物馆进行重修,并对曾经为大赛车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叶德利、杜德斯、罗路、冼拿和约翰哥斯密等进行了特别的介绍。参观大赛车博物馆,不但可以了解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的悠久历史,还可以欣赏到曾经在世界着名的东望洋赛道上驰骋并获得殊荣的各式赛车。
  • 澳门艺术博物馆 位于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澳门文化中心。是澳门唯一以艺术及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馆内收藏中国书画、印章、陶瓷、铜器、西洋绘画、现代艺术及摄影作品等珍贵艺术品及文物。博物馆楼高五层,馆内有各类展览馆共七个。四楼为中国书画馆及中国陶瓷馆,主要陈列馆藏中国古书画与广东石湾陶瓷。三楼及二楼各有一个专题展览馆,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展出由其他地区或艺术家借出之艺术品。历史绘画馆位于三楼,展品是以外销画为主的西方绘画及描绘澳门风情的欧洲版画,其中包括英国人钱纳利与其中国弟子关乔昌(林呱)的作品。一楼及零层分别设有大堂展区与零层展区,主要展出馆藏艺术作品及外地作者、澳门新一代的艺术家创作。附设多媒体图书馆,置有与艺术相关之书籍、有声读物及国际互联网,供读者免费使用;另外,零层还置有工作坊,经常举办各类艺术课程,供有兴趣人士参加。
  • 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位于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文化中心旁)。为了祝贺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包括国务院及三十二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向澳门同胞送上了衷心祝福和吉祥的贺礼。 这些贺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韵味,具有特殊意义。
  • 澳门科学馆 位于澳门孙逸仙大马路。由世界着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澳门科学馆,呈斜锥体的展览中心外型别树一帜。馆内设有14个呈螺旋上升状分布的展览厅。继北京和香港后,澳门是全球第三个拥有8000×8000像素球幕设备的城市。安装于天文馆天象厅的高解像度立体数码放映系统,是全球首个同时具备超高清和立体视觉效果两项强大功能的设施,为观众播放高质素的3D球幕节目,配以互动控制按钮的座椅,让观众自由地穿梭于宇宙星辰之中。此外,神舟七号太空船原大模型,以及机械人展示厅都是澳门科学馆最大卖点。
  • 圣物宝库 位于澳门圣母玫瑰堂前地(议事亭前地旁)。圣母玫瑰堂是一座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教堂,经过重修和粉饰,回复了她光彩的原貌。维修期间,工作人员在教堂内的古旧橱柜中找出许多圣像、礼仪用品和祭衣。这些珍贵的物品现今陈列在教堂旁的圣物宝库内。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 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有两座铜制大钟,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 位于澳门大三巴牌坊后。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五年间, 政府对昔日圣保禄大教堂的地点进行了维修,并在相信是圣保禄学院创办人范礼安神父的墓地上兴建了天主教艺术博物馆。踏进墓室,就会立刻被一股肃穆的宗教气氛笼罩。透过玻璃可以看见两侧墙壁上橘红色的圣物匣,在这些透明的匣子中存放着一些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此外,还可以看见一座刻在大理石上的祭坛,在这块独一无二的巨石上,竖立着十字架和一座圣体龛。从庄严的墓室移步到隔壁,就是天主教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 收藏的展品中有宗教画、 雕刻以及礼仪装饰品等,这些展品是从澳门所有的教堂和修院的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收藏的宗教画作,如:《圣味基圣像》、《日本长崎的殉道圣人》和四幅诠释圣方济各一生的作品等。《圣味基圣像》是日本画家的作品,似乎寄意一位勇猛的战士把日本信徒从禁教的苦难中拯救出来。 圣味基的造型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令人联想起镇守佛寺大门的怒目金刚。
  • 澳门国父纪念馆 位于澳门文第士街1号。原是孙中山先生家人的寓所,是一幢富有回教色彩的建筑物。于一九五八年才辟为“国父纪念馆”。馆内陈设的是孙逸仙先生在澳门行医及在广州出任大元帅时所用的家具和物品。此外,还珍藏了一些孙中山先生留下的真迹以及革命烈士们的合照。馆侧的花园里,矗立着一尊国父的铜像,以供游人瞻仰。
  •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位于澳门罅些喇提督大马路(莲峰庙内)。一八三九年九月三日,在广东主持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在莲峰庙接见澳葡理事官,宣布恩威申明禁令。严禁鸦片,得到澳葡当局和保卫澳门方面的合作,充分行使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林则徐纪念馆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在莲峰庙内落成。馆内藏有虎门销烟、澳门昔日风貌等图片,以及林则徐和朝廷之间的通讯资料。此外,还有各种船只的模型:清代的中国军舰、葡萄牙航船和存放鸦片的船等。在纪念馆的中央,摆放了真人般大小的模型,再现了当时林则徐接见外国官员的情形。最后,观众还会看到吸食鸦片的器具,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毒品的祸害。
  • 消防博物馆 位于澳门连胜马路二至六号。设于消防总局指挥大楼内。指挥大楼建于一九二零年,具有南欧建筑风格。博物馆有两个风格不同的展厅,面积约三百五十平方米,展品七百余件。主展厅展出:中国和英国制造的古老手摇水泵、英制消防车、假人握杆从楼上滑下的情景、历史资料、图片、队旗、队徽、勋章及襟章。此外,还展出一套消防员穿的灰色节日礼服。内展厅展出:消防总局模型、显示新旧消防局(站)地方的电子板、消防帽及水靴、中国古式喉笔、报火警钟、水井木牌、钩梯、消防栓和消防员用的呼吸辅助器。此外,还有模拟澳门木屋区大火之场景。
  • 仁慈堂博物馆 位于仁慈堂右巷二号(议事亭前地)。仁慈堂是本澳历史最悠久的慈善机构,于1569年由澳门天主教第一任主教贾尼路创建。馆内展品主要包括代表仁慈堂历史的文物以及天主教教会祭器用品,集中反映出天主教来到亚洲并且在邻近地区传播教义而衍生的文化特色。最令人注目的展品是一部1662年的《澳门仁慈堂章程》手抄原件,它是该堂最早、保存最久的历史文献。其它较为突出的展品还有:创始人贾尼路主教的头颅遗骨以及当年陪葬的十字架;贾尼路主教的全身画像;前白马行医院的铜钟。有关天主教会的祭器用品包括:十九世纪初的耶稣圣心像;十八世纪象牙雕刻的圣母像及耶稣被钉十字架像;以及印刻耶稣会徽号的陶瓷器皿等。
  • 土地暨自然博物馆 位于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内。展馆分为澳门自然地理、昔日离岛农耕工具、农民劳动情况、动植物和药用植物这五个部份。在这里,观众可以对昔日农民所用的农耕工具和饲养的家禽加深认识。展品还包括大批昔日农具如水车、风柜、谷磨等,现今已甚少有人使用。在户外,栩栩如生的农民塑像可以令人了解到耕作的情形。此外,这里还有很多昆虫和植物的标本,另外还有植物标本中有一个长达1.4米的番薯标本,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孕育了澳门难得一见的巨型番薯。另外还有来自来自塞舌尔群岛的海底椰种子,是目前地球上体积最大的种子标本之一,极为珍贵。虽然这里展出的多数是平常农家的东西,但对城市人来说,却是一块弥足珍贵的乐土,滋润着人们尘垢了的心灵,更丰富了年青一代对农民生活和大自然的认识,希望藉此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不然,大自然就会成为博物馆内的展品了。
  •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位于澳门氹仔海边马路。“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是指这里葡萄牙的建筑风格,又指氹仔海边马路一带的景致。这五幢翠绿的小型别墅,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筑与文化遗存,同时也是澳门极富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这几幢建筑于一九二一年落成,曾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官邸,亦是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后来政府将之收购,并进行彻底修复,其中三幢被改建为博物馆,由东到西分别建成是“土生葡人之家”,“海岛之家”及“葡萄牙地区之家”,另外两间分别是“展览馆”和“迎宾馆”。
  • 留声机博物馆 位于澳门草堆街13-15号太平电器广场三楼。收藏了众多百年前人类用来听音乐的机器和各类古董电器,除了近距离参观外,您更可欣赏到古董音乐及留声机所发出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妙音乐;亲身体验人类科技先驱者的无比智慧,謱您见证音乐电器百年来从手动到电动的发展历程。
  • 典当业展示馆 位于澳门新马路396号。原为当铺的建筑物。典当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在现代银行系统成立之前,典当业是澳门和中国其他地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份。这座建筑物于1917年落成, 名为德成按,原属富商高可宁。 整座建筑都是以防火、防水、防盗和防土匪为目的而设计。现时典当业已经式微, 传统当铺已成为历史陈迹,德成按经维修整理后,恢复了旧观,人们仍可从这个展馆中领略到当年澳门典当业全盛时的风采。
  • 澳门保安部队博物馆 位于嘉思栏兵营斜巷,展出一些军事用品及介绍澳门保安部队历史之演变。
  • 澳门茶文化馆 位于澳门荷兰园大马路卢廉若公园。外观设计中西合壁,份外别致。澳门茶文化馆约占一千平方米,包括地库、一楼展览厅及二楼,布置清幽雅静。该馆将展出不同形式的短期和长期展览,展现澳门茶文化以至中西方的茶情风貌。
  • 通讯博物馆 位于马交石炮台马路七号。展品充满互动性和实验性:包括邮政及集邮、电讯两大范畴。这些展品带领人们进入无穷无尽的通讯世界,大家可以参与打电报、造邮票等活动,发觉原来通讯的应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 路氹历史馆 位于氹仔告利雅施利华街。展览陈列内容丰富,一楼主要透过路环出土文物、氹仔前海岛市政厅地下室石结构遗址、离岛各村落之变化和宗教文化等,让观众掌握早期路氹历史及文化。二楼展览主题各异,分别介绍前海岛市政厅历史、农业及部分手工业概况、路氹建筑特色和路氹近年发展的方向,令观众对路氹近现代政治发展及经济生活有深刻的认识。

教堂

澳门:圣母雪地殿圣堂
澳门: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
澳门:路环圣方济各圣堂
澳门:九澳七苦圣母小堂
澳门:圣奥斯定教堂
  •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
  • 圣母雪地殿圣堂 是东望洋山上最古老的建筑,约建于1622年,所供奉的是葡国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圣堂内部建筑保留十七世纪葡国修院的特色,天花板呈拱形。沿圣堂外的梯级可进入唱经楼。
  • 主教山小堂 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扩大,逐步发展成今天宏伟之规模。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圣母堂前筑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拾,貌甚慈祥,面临大海。其下有一路德圣母岩洞,循左右环抱之石阶而下,可达洞前。洞内岩石嶙峋,中开拱门,内立圣母像,象征古时圣母在法国路德城内,当众显灵的情景。其间正置祭坛,洞前有铁栅围绕,地上设有多排低矮长凳,供人跪拜、忏悔。路德圣母岩洞前,空阶上有一块刻有葡文的古铜墓碑,是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澳门主教埋骨之处。1918年2月18日,约翰鲍连那主教逝世,寄葬于此。
  • 路环圣方济各圣堂 建于1928年,这座小教堂的建筑形式类似澳门一般教堂的巴洛克式建筑。教堂的外墙为白色,椭圆形窗户及一座钟楼,教堂前有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当地1910年战胜海盗一役。教堂内本有一银色骨箱,自1978年起移入,箱内盛载着圣方济各的手骸圣镯,现时已被送到圣若瑟修院收藏。圣方济各在四百多年前跟随传教士自日本到达中国南部沿海,1552年于澳门附近的一个小岛逝世。此外,原本存在教堂内并存有1835年大三巴圣堂火灾所遗下59位日本籍及14位越南籍死者的圣镯,就被移到大三巴牌坊后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内。
  • 圣雅各伯小堂 于1629年兴建,1740年重建,位于妈阁炮台,现在属于圣地牙哥酒店的范围内。教堂内有精致的圣雅各伯雕像以及圣母花地玛、伊莎贝皇后的瓷砖图像。据说,圣雅各伯是澳门的军事保卫者,他经常在城内巡逻以致靴上沾满泥污,有一名士兵专责为雕像的靴子作清洁。若这名士兵忘了抹靴,便会被圣像的佩剑敲头示警。
  • 圣弥额尔小堂 位于环境幽静的西洋坟场内,这幢小教堂建于1875年,1898年重修,是目前本澳保存得最好的古老建筑物之一,其内部漆上绿色及白色,教堂的窗户均装有滤色玻璃。
  • 嘉模圣母堂 位于氹仔嘉模前地的嘉模圣母堂,建于1885年,曾于1985年重修,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面临大海,风景优美。教堂建有公园,种有植物,并设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们游乐歇息的理想场地。
  • 花地玛圣母堂 于1929年兴建,1967年重建,服务澳门北部台山区居民。位于一处幽静的院落中,教堂设计富现代感。广阔的教堂前有宽敞的梯级,教堂内的红砖墙上有一木制的十字架。
  • 九澳七苦圣母小堂 建于1966年,为九澳居民,包括治疗麻疯病人的家庭及附近居民而兴建。教堂的北门上有一幅壮观的青铜色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画像,是由一位意大利雕刻家为九澳居民创作的。
  • 马礼逊教堂 位于与东方基金会新会址相连的墓园内。这座基督教礼拜堂,建于1821年,曾于1922年重修。教堂的窗门为拱形设计,别具匠心,教堂门前亮有别致的小圆灯,周遭环境清幽脱俗。在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内,只置有十张长椅,教堂顶部保持着年代久远的屋梁,屋椽与两把长吊扇,十分别致有趣。
  • 圣安多尼教堂 是全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 圣奥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须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须庙”。
  • 玫瑰堂 属于旧圣道明会院。圣道明会院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
  • 望厦圣方济各小堂 建于1907年,1938年重建,这座规模小但具有吸引力的教堂位置很接近望厦山,邻近建有一所老人之家。教堂内部环境简单而宁静,设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祭坛,高耸的窗户沿墙而建;教堂外围则是舒适的庭院。
  •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由耶稣会会士兴建,1746年动工,1758年落成。在1903年重修,1953年罗若望主教策划再行修葺。圣堂的正面改用上海批荡,并采用假云石祭台。圣堂内并设有古旧且具相当艺术性的告解亭。圣堂右边高塔上有大小铜钟各一,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意籍着名铸造家卑他利华建造。
  • 圣老楞佐教堂 又称风顺堂,是澳门着名的大教堂。
  • 望德圣母堂 又称圣拉匝禄堂,是澳门最早的一间华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门主教的座堂,为澳门教区成立后第一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职,必先到望德堂领取法杖,以行使其权责。因此,望德堂在澳门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由于昔日在教堂后侧曾设有痳疯院,故有人将教堂称作疯堂庙。1576年1月,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三世宣布将澳门升为天主教教区,望德堂成为首座主教座堂,后来发觉主教座堂不宜设于痳疯院附近,遂另建大堂作主教座堂。今天之望德堂,为1885年重建之时奠定之规模,圣堂门前的石米批荡是1957年重新修葺时所铺上的。
  • 大堂(主教座堂) 历史悠久。始建于1576年。

新景点

  • 澳门大熊猫馆 位于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内,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利用现有的地形结合建筑的特性进行设计,依山而建,呈扇形的分布。大熊猫馆的外观造型设计以仿自然为主,活动场的围墙以仿山石包裹,营造一个自然山水环绕的大熊猫的活动场地。馆内设有两个面积各约33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区和一个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以供大熊猫活动之用。




对外关系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区域性的非主权实体,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建立广泛和密切的关系。根据《基本法》的规定,澳门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科技、体育等适当领域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 驻澳领事机构   截至2008年年底,在澳门特区设有领事馆,以及驻香港特区领事机构领区包括澳门特区或可在澳门特区执行领事职务的国家共有79个,领事机构共82个,其中1个尚未开馆,4个馆缺任。

  其中,在澳门特区设立总领事馆的国家有3个:葡萄牙、安哥拉、菲律宾。

  驻香港特区总领事馆领区包括澳门特区或可在澳门特区执行领事职务的国家有54个(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孟加拉国、比利时、巴西、文莱、柬埔寨、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 、捷克、丹麦、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墨西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新西兰、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委内瑞拉、越南、津巴布韦。(备注:中国与安提瓜和巴布达已达成在香港特区设立总领事馆协议,但该国尚未在香港设立总领事馆)。

  在澳门特区委派名誉领事的国家共11个(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不丹、佛得角、爱沙尼亚、格林纳达、几内亚、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尔、秘鲁、英国、几内亚比绍。(注:法国、苏里南2 国名誉领事缺任)。

  驻香港特区名誉领事馆领区包括澳门特区的国家共9个(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纳米比亚、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坦桑尼亚、乌拉圭、挪威、立陶宛。(注:厄立特里亚、卢旺达2国名誉领事馆缺任)。 免签证待遇   直至2009年11月,共有78个国家或地区同意给予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亚洲:土耳其、日本、以色列、印度尼西亚、东帝汶、韩国、约旦、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黎巴嫩、蒙古。

  欧洲:丹麦、比利时、立陶宛、冰岛、西班牙、匈牙利、列支敦士登、希腊、克罗地亚、波兰、芬兰、法国、法罗群岛、安道尔、直布罗陀、拉脱维亚、英国、保加利亚、爱尔兰、挪威、捷克、荷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圣马力诺、瑞士、瑞典、葡萄牙、德国、摩纳哥、卢森堡、罗马尼亚、马耳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美洲:巴西、多米尼克、阿鲁巴、瓜德鲁普、法属圭亚那、英属维京群岛、格陵兰、马提尼克、荷属安的列斯、智利、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墨西哥。

  非洲:南非、埃及、留尼旺、佛得角、马里、马约特岛岛、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塞舌尔。

  大洋洲:基里巴斯、法属波利尼西亚、萨摩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

  印度洋: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 澳门与欧盟   澳门与欧盟之间的正式关系,建基于双方在1992年签订的贸易和合作协议。该协议从 1993年起正式生效。其后,在澳门过渡期内,中葡两国透过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确认协议在199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继续有效。

  根据协议,澳门与欧盟可在工业、投资、科学及技术、能源、信息、培训等多个领域内进行合作。在这个合作框架下,双方已展开大量的工作。双方成立的混合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轮流在澳门和布鲁塞尔进行,检讨协议的实施情况,及商讨未来的发展。至2009年2月,混合委员会已举行14次会议。

  澳门特别行政区驻欧盟经济贸易办事处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设立,进一步巩固澳门与欧盟的关系。 澳门与葡萄牙   澳门与葡萄牙之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回归后,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中国澳门驻葡萄牙经济贸易代表处,以便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葡萄牙和葡语国家的联系。该办事处于2007年易名为澳门驻里斯本经济贸易办事处。

  2000年5月,澳门与葡萄牙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共和国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的协议》,加强双方的经贸合作及联系,为两地投资者创造有利条件。

  2001年5月,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葡萄牙共和国合作纲要协定》,推动澳门特区与葡萄牙在经济、金融、技术、科学、文化、治安、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同时,为落实该纲要协议,双方可签订涉及上述领域的特别协议。

  按照上述协议,特区政府与葡萄牙政府于2001年7月进一步签署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促进两地日后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和发展。范围包括:科技信息及科研人员的交流,共同拟订及进行研发计划,共同推动和举办会议、研讨会和其它活动等。

  行政长官展何厚铧先后于2000年5月和2006年6月访问葡萄牙。 澳门与葡语国家的联系   特区政府成立后,澳门继续发挥面向葡语国家的平台作用,透过澳门的葡语人才和固有联系,协助内地与葡语国家的商人展开经贸洽谈活动。

  行政长官何厚铧先后于2002年9月及2005年6月率团出访莫桑比克和巴西,拓展澳门与葡语国家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双边联系,进一步巩固澳门连系中国和葡语国家的平台作用,同行的澳门企业界家更分别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另一方面,由中央政府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承办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论坛),旨在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发挥澳门联系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的平台作用,促进中国内地,澳门特区和葡语系国家的共同发展。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于2003年10月在澳门举行。

  论坛每三年举办一次,成员由中国和世界葡语系国家(主要有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及东帝汶)组成,同时还邀请相关国际组织,各国商会组识及企业家代表团出席。

  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于2006年9月在澳门举行,宗旨是“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确定2007年至2009年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目标,充分发挥澳门平台作用,并不断深化相互合作内容。 亚太地区的合作   特区政府致力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伙伴合作关系,借此推动澳门的经济发展。

  行政长官何厚铧先后出访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寻求进一步拓展澳门与该等地区在经贸、旅游、技术和学术上的合作和交流。其中,新加坡民事服务学院与澳门行政暨公职局合作,为澳门各级公务员开办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在马来西亚马六甲设立“澳门馆”,由澳门特区政府和马六甲市议会一同管理,推广澳门旅游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