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泼斯坦-巴尔二氏病毒感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泼斯坦-巴尔二氏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EBV infection),爱泼斯坦–巴尔二氏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毒是一种亲淋巴细胞病毒,由M.A.爱泼斯坦和Y.M.巴尔1963年从非洲儿童患病的淋巴瘤细胞分离出,属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见疱疹病毒感染)。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同,能感染人及灵长类动物的B淋巴细胞。此病毒感染很普遍,在社会经济情况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该病毒的年龄较早,呈隐性感染。在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地区,感染发生在青春期以后,呈显性感染,且多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经口—口密切接触而传播。诊断方法主要是检测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原发性感染

多呈隐性感染,见于儿童。在第三世界国家中,3岁以内的儿童约有90%~100%曾受EBV感染。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血清中有病毒抗体。感染后病毒在人体B淋巴细胞及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内形成持久的潜伏感染,并不断通过唾液排出体外,感染健康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于病毒抗体阴性的青少年及成人。主要表现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末梢血淋巴细胞增高,可达50%~60%以上,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10%以上。血嗜异性凝集试验及其抗体阳性,尤以其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阳性,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在有免疫缺陷的病人中,可表现慢性、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预后好,治疗主要为对症及支持。

伯基特氏淋巴瘤

发生在赤道非洲和新几内亚儿童中的一种恶性淋巴瘤。取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进行培养,可发现瘤细胞中有该病毒基因及抗原。伯基特氏淋巴瘤病人的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体(抗体滴度1∶160,阳性率达80%以上),而正常人高滴度抗体阳性率仅为5%~15%。目前认为非洲儿童在婴幼儿时期有重度和持续的感染,在感染的基础上又出现疟疾感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基因被激活,导致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伯基特氏淋巴瘤。

鼻咽癌

将鼻咽癌活体细胞进行培养,可在癌细胞中发现病毒基因及抗原。同时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发现多种抗体。鼻咽癌病人的血清和唾液中,病毒的IgA抗体的滴度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他肿瘤病人。检测抗早期抗原IgA抗体,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普查、诊断、判定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见鼻咽癌)。

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病人的感染

此类病人由于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体内长期潜伏感染的病毒被激活,引起病毒血症和多个脏器的严重感染,如肝炎、脑炎、肺炎等。严重感染或全身泛发性感染均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