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少堂(1889~1968),中国扬州评话演员。江苏扬州人。出身于评话世家,父亲王玉堂、伯父王金章都以讲说《水浒》著称。他7岁从父学艺,12岁登台演出。青年时期从康国华刘春山等名家深造,兼收并蓄,加以提炼、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他注意观察生活,对所接触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体会入微,同时在口、手、身、步、神等方面,悉心揣摩,力求形神兼备。60多年的艺术实践,他在表演艺术上进入到很高的境界,成为一代名演员。代表作《水浒》被誉为王家水浒。代表作有4个“十回书”,几乎段段精采,回回引人入胜。尤其是对《武松》的整理,浸透他的全部热情和心血。《水浒传》有关武松的描写,只有8万字左右,前辈艺人讲《武松》十回,只能讲20天,而经过王少堂创造性的加工和丰富,可将《武十回》连讲75天,经过整理出版的《武松》达83万字。


  王少堂17岁时,在扬州教场说书,与康国华刘春山两位前辈对档失利,听众日少,自感羞愧,遂停业深研家传书艺,兼学康国华、刘春山、朱德春等名家之长。20岁重返书坛,一部跨入20年代扬州评话四大名家的行列。成名后,更在书情书理上作精雕细刻的探求,为使武松免刑说得合情合理,曾向退役的刑房书办求教,修改了阳谷县对武松的判词;为使吴用的算命说得活灵活现,曾向一位相面大师求教。京剧大师周信芳、作家老舍听了他说的书,予以极高的评价。京剧大师梅兰芳曾与他在同一电台演出,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1934年,曾在上海中西电台演说《水浒》,全市各私营电台转播,备受广大听众欢迎。

  王少堂说书神形兼备,描摹殆尽。他说表细腻,神彩夺人,使用语言准确,善于用气换气,吐字清楚,对语言的抑扬高低,紧慢起落,掌握得当,做到“速而不乱,慢而不断,有声有色,入情入理”。对武打情节的描述,细致而不累赘,壮美而不粗疏,一拳一脚、一招一式,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楚明白。他从不说跳跃式的“虼蚤”书,苦心钻研,冷中求热,把“冷书”说成“热书”,段段精彩,回回引人。

  新中国成立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全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下武、宋、石、卢4个十回的全部书辞,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宋江》。他精心培育孙女王丽堂的同时,积极倡导成立扬州市曲艺团,招收20多名学员,承担义务教学任务。他热情地向中青年艺人传道授艺,先后发表了《我的学艺经过和表演经验》、《表演、学艺、传徒》等文章。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中,他横遭迫害,于1968年1月5日作为陪斗对象,被“造反派”拉去参加对全省文化界“走资派”的批斗大会,当场昏倒在台上,被人用人力车拉回家,次日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