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禹九(1902—1939),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少将参谋处长,追晋陆军中将。浙江黄岩市宁溪镇王家店村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19年中学毕业后,当了一年私塾教师,因得罪当地富豪弃教而去。1920年,考入浙江陆军讲武学校,应募参加浙江陆军。1926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王禹九被编入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他作战勇敢,颇有谋略,很快受到上级的重视和提拔,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长、参谋主任。1932年,曾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学习。毕业后任第九十八师第五八四团副团长,随部队在江西参加了对红军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王禹九是个正直的军人,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1935年,任该师二九四旅五八七团上校团长时,受中共地下党员丁保良的影响,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参与了一些进步活动,后因丁保良案件的牵连被撤职关押。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王禹九获释重任团长。“八一三”事变后,奉命到上海嘉定抗日前线对敌作战。在赴嘉定路过南京时,写下了给妻子的遗书:“远清吾妻:……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战保土之责。吾身为军人,军务在身,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沙场干戈,生死未卜,若吾身亡,请汝务必节哀,望择人更适……”

  王禹九随九十八师历经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力挫顽敌,屡立战功。同时协助长官,出谋划策,指挥战事。淞沪会战失败后,1937年11月,守军全线后撤,王禹九奉命率部坚守常熟。常熟位于南京的西南面,是苏州至福山国防线的中段,也是日军进攻南京的通道之一。九十八师在与友军失去联系,自身又立足未稳的危急情况下,与日军展开激战。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王禹九率部冒着激烈的炮火,奋力出击,给敌人以重大打击。在连续苦战数日后,部队于19日撤退至皖南。

  常熟之战后,王禹九升任第七十九军第七十六师二二六旅副旅长。不久,调任第七十九军军部少将参谋处处长,丁保良任军部书记。该军在转战苏浙地区时,与日军周旋,多次重创日军。在此期间,王禹九积极协助军长夏楚中整顿部队,扩充兵员。

  1938年10月,七十九军奉命转入江西南浔线上作战。1939年3月,日军集中陆海空10万优势兵力,沿公路经安义、奉新、大城,直逼江西南昌,妄图在攻取南昌后,既能巩固武汉,又可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七十九军在江西安义一带布防。同月17日,日军向南昌进攻,南昌战役打响。日寇在200门大炮的掩护下,强渡修水。七十九军正处在日军南下进攻的正面,王禹九和军长夏楚中率部奋起反击,但敌人凭借其强大兵力和地空火力优势,突破七十九军防线,22日占领安义,随后又占领奉新。26日午后,七十九军已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27日晨,王禹九将军为掩护军部突围,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亲自率领第五八四团及一一八师的一个营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双方展开激烈的血战。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而敌人的增兵不断。王禹九毫不畏惧,仍然率部奋力冲杀。不幸连中三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

  经丁保良等抬烈士遗体突围后,将其安葬在高安县伍桥乡。国民政府追晋王禹九为陆军中将。1984年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