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医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环境医学(environmental medicine),研究环境污染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的科学。20世纪,工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形成的公害,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同时威胁人类生命的癌症、脑血管和心脏病以及畸胎和一些非特异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广泛重视,环境医学逐步形成。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涉及医学中的许多学科,例如: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和分析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与产生毒效应的剂量(浓度)-反应关系,研究引起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的环境因素和发生条件;综合应用临床医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公害病的病因、致病条件。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已分别成为环境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危害人群健康的流行规律,探索环境病因和预防对策的科学。内容包括:①有害因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人群接触水平及影响因素。②接触人群健康状况的构成以及在时间、地区和各种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规律。③环境有害因素与人群健康状况的联系。

  环境毒理学是以毒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的损伤和作用机理。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及方法。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污染物对人群产生的生物学反应,呈金字塔式分布。多数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体内污染物的过量负荷,少数出现亚临床变化,更少的是发生疾病或死亡,这主要与接触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剂量)和个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为保护接触环境污染物人群的健康,及早发现亚临床变化,制定出控制污染物浓度的卫生标准,对预防公害病有重要意义。通过环境医学监测,即用医学方法监测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动态观察人群健康水平和人体对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效应,保护易感人群,也是环境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引起的亚临床变化、潜在危害和早期检出高危险人群,对有毒危险性和致癌危险性做出预测、预报,是环境医学需要发展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