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入口的古代独角神兽“甪端”雕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甪直风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甪直风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甪直风光

  甪直,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所辖的一个镇。古名甫里。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苏州市东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新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古镇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具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古镇因保圣寺半堂罗汉及水乡服饰而闻名,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之称。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棋布。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与乌镇周庄同里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多年来,甪直古镇已荣获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旅游名镇顾客十大满意品牌、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民族建筑优秀魅力名镇”等荣誉称号。

  甪直历来是桥梁之乡,鼎盛时有宋、元、明、清各式古桥“七十二座半”,现存41座。古镇内现有保圣寺、沈宅、萧宅、王韬纪念馆、万盛米行、历史文物馆、水乡服饰馆等8个景点,2010年开园的江南文化园是一座古典式的苏式园林,内有盛唐甫里街、休闲水街、中心园林等景观。

  甪直古镇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镇内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建于公元503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毕业灵性的半堂泥塑罗汉更是国之瑰宝。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曾在甪直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在甪直期间,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及以甪直的米行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为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万盛米行、沈宅、水乡农具博物馆、箫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出土文物馆等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甪直水乡服饰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奇葩: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曾经,这是甪直农村妇女劳动时的普通装束。如今,正成为诠释甪直水乡特色和水乡文化的重要符号,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

  据甪直地区史前出土文物考证,大约在 6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立吴县,境域隶吴县。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吴县分置长洲县,境域属长洲县。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境域分属依仁乡、吴宫乡、苏台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境内分属依仁乡(仁义里)、吴宫乡(宝座里)、苏台乡(贞丰里)。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直(今甪直)富昌桥西南设巡检司署,移驻六直。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县地置元和县,境域分属元和县依仁乡仁义里东19都,吴宫乡宝座里上、中、下20都,苏台乡贞丰里北 26 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元和县丞分防厅。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将清代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合并为吴县;境内置甪直乡,隶属吴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甪直乡自治所,建甪直乡镇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撤甪直乡镇局,建吴县第十(甪直)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甪直沦陷。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建立甪直乡公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伪吴县政府恢复第十区建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镇北镇和中南镇合并为甫里镇,八月十五日,抗日战争胜利,恢复吴县第十区建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区、乡并编,包括建淞南区,原周庄区全部和郭巷区部分地区,治所驻甫里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并编乡镇,淞南区辖 1 个甲等乡镇(甫里镇)和 2 个乙等乡镇(陈墓乡、楚伧乡),五月,淞南区和淞北区并合为吴淞区,区署设在甫里镇。

  1949年5月4日,境域解放,成立吴县淞南区人民政府,同年改建新乡,区政府驻在甫里镇。1950年3月,淞南区改名甪直区,区政府驻在甪直镇。1954年11月,划吴县甪直区管辖的甪直镇为县直属镇,建甪直镇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撤乡并镇,淞南乡与甪直镇合并成立吴县淞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10月,镇社分开,划吴县淞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管辖的甪直镇为县直辖镇。1969年 3 月,甪直镇与淞南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吴县淞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淞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甪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0月,甪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甪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8月,实行政社分立,建立甪直乡人民政府,甪直人民公社称经济联合委员会。1985年10月,实行镇管村建制。甪直乡人民政府更名甪直镇人民政府。1995年6月8日,吴县撤县建市,甪直镇隶属吴县市管辖。2001年2月28 日,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甪直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管辖。

地理

  甪直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甪直镇版图总面积7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 31°10′30′′—31°18′50′′,东经120°43′50′′—120°53′58′′之间。

地质地貌

  甪直镇的地层属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境内为风化剥蚀区。白垩纪晚期,甪直—吴江—南浔一带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内陆湖泊相的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盆地中心沉积厚度千余米,该地层出露于吴中区胥口镇蒋墩村。甪直境内属风化剥蚀区,地质构造属唯亭—昆山断裂,位于唯亭至昆山一线南侧,呈北偏东75度方向延伸,长30公里,为一向南倾斜的高角度正断层。东至嘉定一带,西被湖州—苏州断裂带截断,为甪直断陷的北界。断裂南倾的甪直,第四系、第三系和白垩系沉积厚度大于1公里。

  甪直的地形地貌为太湖沉积平原,属苏州东片的湖荡水网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5米,自西向东微微向上倾斜。西部及湖荡周围地势略高,在4—5米间,吴淞江沿岸在3—4米间,处于正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镇内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河港泾浜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地块,水面占陆地面积30% 以上。甪直镇所处位置属于扬子准台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境内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区域内地质状况良好,为壤质黄泥土类型,地耐力一般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地震烈度小于6度。

气候

  甪直镇域为平原水网地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季明显和无霜期较长的特点。

  春季自4月初至6月中旬,约70天。特点是冷暖交替,气温缓慢回升,天气多变,时有暴热骤冷,春雷晚霜。雨日最多,但降水量不会太多,占全年的 30%。

  夏季自6月中旬至9月下旬,历时100多天。特点是气温高,每年大暑节气为最热;雷电多,有时还有晴天霹雳,伤害人畜和建筑物;梅雨季节降水量全年最多,占全年的35%。

  秋季自9月底至11月底,约60天。特点是台风较多,冷空气趋于活跃,暖空气势力渐减,降温迅速。

  冬季从11月底起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气温下降,一般每年要有三四次寒潮来临有的年份还要多一些,反反复复,要到翌年3月底或4月初才结束,约120天。特点是气温低,每年以小寒、大寒两个节气为最冷;降水量少,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5%左右。

旅游

景点

  保圣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毁灭,至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再次重建,但到了元末又再衰颓。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振兴,当时规模有200多间建筑,时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今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所见的天王殿是按明代原貌所重建,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门拱结构。

  陆龟蒙遗址 位于白莲寺遗址西。宅园原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宋代时,改称陆龟蒙祠(亦称陆公祠,甫里先生祠)。元末,陆龟蒙裔生陆德原,在祠内创办甫里书院。2010年,遗址内有斗鸭池、清风亭、东、西垂虹桥、两只武康石饲鸭槽(唐朝原物)。陆龟蒙衣冠冢占地约1亩,封土高1.2米,墓前有石碑,题“唐贤甫里先生之墓”,还有一块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立,题为“唐贤甫里先生鲁望公之墓”。

  叶圣陶纪念馆 位于保圣寺西南,粉墙黛瓦的正门额上镌有赵朴初题书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馆内所有建筑布局均保持原貌,有四面厅、鸳鸯厅、女子部楼、生生农场等。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1988 年2月,叶圣陶在北京逝世。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把当年他执教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2000 年,甪直镇人民政府投资 265 万元扩建叶圣陶纪念馆。

  甪直历史文物馆 位于保圣寺东区。2004年1月开馆,共二层,面积350.4平方米。馆内主要展出甪直澄湖遗址出土文物。陈列了不同时期、 形态各异的水井,良渚文化时期的提梁壶,西周时期的陶尊,东周时期的铜削等文物,距今5500年的原始村落模型,展示了甪直先民五千多年前生产、生活的情景。2010年5月,文物馆从保圣寺移址至江南文化园展出。

  沈宅 位于香花桥东侧,西汇上塘街23号,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是甪直古镇保存较完好的豪华宅第,同盟会会员沈柏寒的老宅故居。 宅院建筑布局具有亦仕亦商、前店后宅、左坊右铺的特点,共五进,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

  萧宅 位于甪直镇中美桥南堍,中市街6号。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宅侧有条约150米长的备弄,称萧家弄。该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甪直古镇现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宅院原为镇上杨姓武举人所建, 后来售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

  王韬纪念馆 位于甪直镇南市下塘街 6 号。该馆坐东面西,背园面街,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早期是金融界人士沈再先老宅,面积 760平方米,共二进。1998 年,甪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近代思想家王韬,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意识,把该宅开设为“王韬纪念馆”,并供游客游览观光。

  万盛米行 是叶圣陶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一家米行,该文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其原型是甪直镇南市上塘的万成恒米行。1998 年,甪直镇人民政府在南市下塘62号粮站筹建万盛米行,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米市风貌,并向游人开放。

  张陵公园 位于镇南约1公里的张陵山。原有东西两土阜,高约2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后张陵西山因砖厂取土制坯,夷为平地。张陵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起,创建张陵公园,2000年,已初具规模,占地达3.47万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东山山顶建有张陵禅寺,塑有观音、四大金刚、弥勒等佛像,园西建了城隍庙,塑有城隍、关帝、猛将等佛像,便于香客朝拜,也具有一定的民俗观赏价值。公园北部是二十四孝宫。

  江南文化园 位于古镇东侧的眠牛泾浜,是甪直镇人民政府保护古镇、拓展旅游的重大项目。2008年底开工建设,文化园以甪直古镇资源、吴文化和江南水乡神韵为依托,形成文化游、生态游、风情游、古镇游、现代游和休闲度假游等不同层次的旅游主题。2010年7月,文化园已建成公共绿地区、文艺表演区、土特产展示区、文化展示区、园林景观区、休闲水街区六大区域。2010年8月工程竣工,9月19日正式开园。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