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电针疗法(electro-acupuncture),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对机体导入不同性质的电流,以加强穴位针刺作用的治疗方法。其优点是: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能够对某些疾病提高疗效,并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较常见的电针机有蜂鸣式电针机、电子管电针机、半导体电针机等数种。它采用振荡发生器,输出接近人体生物电的低频脉冲电流,既可做电针,又可做点状电极或板状电极直接放在穴位上或患部进行治疗。电针机以具有刺激量大、安全,使用电池,不受电源限制,耗电省,体积小,携带方便,耐震无噪音为佳。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痿证,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关节、肌肉、韧带损伤和针刺麻醉。

  电针疗法的配穴处方与毫针大致相同,但须选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即用1~3对导线)为宜。针刺穴位有针感之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度,然后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左右,针麻可相应延长时间。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此时电流称为“感觉阈”。若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突然产生刺痛感,并引起疼痛感觉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脉冲电流的痛阈强度因人而异,在各种病态情况下差异也较大。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觉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的最适宜强度。但应用此法时应注意防止电灼皮肤,对有心脏病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