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建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照壁样式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居民大门

  白族建筑,包括白族地区民居建筑、宗教寺庙建筑、风景建筑、桥梁、古塔和其它公共建筑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一般认为白族建筑是指在这个民族的主要分布范围内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在白族民族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鲜明的白族风格的建筑及其相应的其他建筑设施。除直接供人民居住的建筑外,还包括村落内的本主庙、文庙、武庙、楼阁、寺塔、桥梁、戏台、庄房、仓房、学校、公用水井,等等。

  白族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迄今在大理地区先后在大理、剑川、宾川、洱源、鹤庆、云龙、巍山等各地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遗物。20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吴金鼎等先后在大理苍山洱海之间发现古遗址38处,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有佛顶峰甲、乙址,马龙峰遗址等,其时代约今公元前4、5世纪以前。由于当时洱海水位远较近代水位高。当时人们居住于山坡台地上,每个村落或氏族公社散居于一个山坡上,每家各就其住处经营附近之农田。居室为一圆形或长方形的坑,上搭顶棚以避风雨。此种半穴居习惯,在点苍山坡上有长久的历史。居室内或室侧掘有窖穴,可能为储藏食物之需,并利用天然石为灶、桌等家具,同时出土大量磨光的石器和大量的陶器。

  在剑川甸南海门口所发现发掘的一千多件文物中有陶器、石器、骨器和青铜器。这个遗址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时代约公元前4世纪至西汉。当时人们居住房屋的建筑形式是在剑湖湖滨水中竖起木桩,横梁的一头架在木桩上,一头架在岸上,然后在横梁上铺木条和沙土,人们住在上面,门开在岸的一边。

  公元前2世纪,汉皇朝经营西南,开辟了著名的“蜀身毒道(大理部分称“博南古道”),洱海流域成为沟通中原与东南亚各国的交通中心,发展了经济,建筑也迅速发展,制陶制砖业已得到高度发展,下关大展屯东汉古墓出土的精古墓砖和陶制楼阁,水田模型等,喜洲出土的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6年)古墓等砖穹窿顶建筑已可见其一斑。唐宋时期,大理历史上出现南诏国和大理国两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在确立地方政权的前提下,又与中原王朝密切联系,佛教传入又对大理地区的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在社会经济方面,随着铁器的大量使用,农田水利和采矿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大理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反映在白族建筑艺术方面的成就,就是大规模地修筑城镇,关塞的设置以及千寻塔等巨大建筑的出现。

  元明以来,鸡足山修建的大刹七十二座,庵堂三百六十所的富丽堂皇的建筑,都是白族建筑艺术的结晶。白族的能工巧匠所建的寺院、牌坊、房屋,皆极精致,经久不圮。如贵州毕节地区历史上的一些宏伟建筑,缅甸瓦城、八莫以及瑞丽、陇川、芒市一带的缅寺、庄房、建筑,腾冲县城建筑以及和顺侨乡建筑,丽江黑龙潭等大都出自白族工匠之手。剑川景风阁,沙溪兴教寺,鹤庆钟鼓楼,洱源文昌宫,巍山大小寺、常春洞、龙潭殿,大理圣源寺、观音阁、杜文秀府等等古建筑,都是现存的白族建筑的珍贵作品。

白族民居建筑

  在洱海四周,白族的村寨或建在平坝,或依山而立,或临水而建,巧妙地利用各种自然地形,形成一个优美的建筑环境,使白族民居建筑群体与苍山洱海融为一体,显得格外清雅淡秀。

  大理白族民居的平面布置既有北方“四合院”,昆明“一颗印”的一般特征,更有其布局灵活,组合适用,主次分明的特点。大体可分成:

  (一)单体民房建筑:普通的白族民房常以二层单栋房子为主,以三开间为普遍。除平房外,常有阁楼,小出厦,大出厦和吊厦等几种形式。在一列三开间住房中,中间为堂屋,两边为卧室、三合六扇木雕镂空格门。卧室或从堂屋两侧进,或从厦廊另开门进,采光大多用美女窗单侧采光。

  (二)组合式民居建筑。多数组合式的白族民居为内向院落式的封闭型建筑组合,即天井或院落,天井比较宽大开朗,阳光充足,地面多以石板或卵石铺砌而成,是居住者日常生活、生产、红白喜事和交际的活动场所,也是庭园绿化的场地。多数组合式的民居平面布局取以下几种形式:

  1.“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即一坊正房,二坊厢房和一墙有瓦顶飞檐的照壁,组成一个方形院落,中间为天井。这种形式,凡有中等以上经济水平的都取这个模式。

  2.“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坊房子组成的一个正方形,中间为天井,四角为有“漏廓”的四个小天井,分别作入口、厨房、畜圈、厕所、储物间等作用。

  3.“六合同春”。实际是“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形式的组合,只是将三坊一照壁单元中的正房改作过厅(或称穿堂),正房可设在四合五天井的后面主房中。这一形式主要适合于“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等经济地位高的封建大家庭使用,大理多见于喜洲、下关等地。

  4.“走马转角楼”。在上述三种组合中,楼层的厦廊或吊柱楼廊(只称走马廊)相互连接起来的形式,在白族民居中统称为“走马转角楼”。上楼的楼梯一般设上下两个,分别安置在正房两侧楼廓的位置。楼廊上有制作精美的木栏杆,有的还配有精美木雕制成的挂落。

  在喜洲、大理、鹤庆等地除了上述四种组合外,还有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单元形式组合成横列多重院落或纵列多重院落,从“一进两院”直至“一进五院”或更多的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