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虎

  拼音bái hǔ),(Panthera tigris),孟加拉虎的白色变种,原产于中国云南缅甸印度孟加拉等地。野生白虎已经灭绝,现在的白虎都是人工繁殖的。

  虎一般为金底黑纹,应该是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很少有其它颜色。记载或传说中白底黑纹的白虎非常的罕见。后来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被人发现,并予以人工饲养育种,结果培育出一些白虎。

  传说,1951年有人在印度中部的雷瓦地区捕捉到一只白虎,约9个月龄,雄性,饲养在印度雷瓦附近的一个动物园里,取名莫汉。莫汉成熟以后,与一只赤黄色的叫贝古姆的雌虎配对,这两只虎生了3窝10只虎崽儿,体色全都是赤黄色的。为了得到白虎,人们让莫汉与它的一个女儿丽达交配。丽达生出了4只白虎崽儿,1雄3雌;此后丽达与莫汉相继生了3窝,共7只白虎崽儿。由于孟加拉虎展出的白虎非常受观众的喜爱,丽达的子女便先后被送到印度,美国和英国的各大动物园展出,并在那里繁殖白虎后代。目前,全世界共有200多只,主要分布在美国、印度、英国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而且均为人工饲养。

对白虎的记载

  在古代,《山海经·西次四经》:“孟山,……其兽多白虎。……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按白虎南朝梁孙柔之《孙氏瑞应图》称瑞兽,然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云:“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云:“秦末有白虎现于东海,黄公为虎所杀。”则白虎本为凶暴之兽,其称瑞兽,当为传说演进之结果。

象征

  白虎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白虎一般出现在汉代画像石墓的墓门上,或与青龙分别作为单独画像刻在墓室的过梁两侧,用以辟邪。《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被视作西方神兽。

其他

四方之神之一

  古人以太阳经行之黄道为参照,将恒星分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一组,分别以四灵命名,东方角、元、氐、房、心、尾、箕为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玄武。四灵青白等色,出于五方五行五色之谈。《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道教演衍其说,作为老君护卫神,如《抱朴子·杂应》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道观山门有门神,左为青龙,右为白虎。道教修炼又有存神之术,以为存思神灵形象名字等,可得神灵护卫,如《北极七六紫庭秘诀》:“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逢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周迎数千万重。”四方神是存思身外神灵的主要对象,但所说形象名字等不尽一致。宋以后的斋醮道场,则有合役二十八宿降妖除魔之说。

白虎女

  “白虎”是民间对先天性的没有(或几乎没有)阴毛的女性的一种称呼。这一称呼来自传说中被称为“灾星”的“白虎星”,而白虎星的称呼又来自传说中四神兽之一的“白虎”。日语中则称之为“パイパン”(白板),源自麻将中的白板。“白虎”在医学上属于一种无毛症,但是先天性的“白虎”大多只是生理性的特征,而并无病变。

  中国的传统迷信认为,“白虎”是大凶之相,白虎女性“克夫”,即以“白虎”为妻子的丈夫,命不好,容易早亡。这是古代的男女观念导致的对女性的歧视。

  “白虎”所说的无阴毛是先天性的,且只适用于已经过第二性征发育期后的女性,以下情况不属于白虎:因年幼而无阴毛,但在第二性征发育期(青春期)后生有了阴毛;已经生有阴毛,但以人工方式去除了阴毛(物理性、化学性脱毛);已经生有阴毛,但因疾病而使得阴毛脱落。

其他

  1.白额虎。《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驂马,杀之,心不乐。”汉张衡《西京赋》:“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2.特指迷信传说中的凶神。《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严敦易校注:“白虎,星命迷信里面的凶神。”《协纪辨方书》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

  3.饰白虎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陈澔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4.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三辅黄图·汉宫》:“凤凰通光曲臺、白虎等殿。”唐白居易《东南行》:“议高通白虎,諫切伏青蒲。”黄葆桢《张星伯席上呈徐班侯先生》诗:“蟹行文字来瀛海,六籍笙簧白虎空。”参见“白虎观”。

  5.古代杂伎中扮演的形象。《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6.石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