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皮都没有了,毛还长在哪儿?比喻失去了基础,赖以生存的事物也无法存在。 【典故】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解释〕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在秦穆公支持下当了国君,是为晋惠公。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又输粟以救。次年,秦国发生饥荒,要求向晋国买粮食,而晋惠公却不答应。大夫庆郑赞成卖给秦国粮食,而大夫虢射则坚决反对。他说:“皮都不存在了,毛还能附在哪里,过去我们已经得罪过秦国,即使卖给它一些粮食,又有什么用呢?”晋惠公没有采纳庆郑的意见,使得两国积怨愈来愈深,终于导致了秦晋韩原之战。 【引例】 ①唐·房玄龄《晋书·慕容暐载记》:若寇军冒进,王持钱帛安所置也!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②清·赵翼《瓯北诗钞·剥皮山》:寸草全无山骨露,皮之不存毛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