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赖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相互依赖论(theory of interdependence),又称相互依存论。以世界各国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20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美国经济学家R.库珀在《相互依赖的经济学》中首先提出。

该理论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交往日益扩大,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等为背景。70年代以来,阐述该理论有影响的著作很多,如美国学者K.W.多伊奇的《国际关系分析》、E.莫斯的《相互依赖的政治学》、R.基欧汉J.奈合著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和《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J.斯佩尼尔的《国家运用的策略》、M.斯蒂瓦特的《相互依赖的时代》等。

该理论的要点可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①强调国家关系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认为美、苏是最强的国家,但军事上又是最脆弱的,在核时代的条件下互为“人质”;②国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趋于全球化,特别是能源、人口、环境、粮食、裁军、发展等问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③国家间关系在重视“高级政治”(指国家安全和军事争夺等)的同时,“低级政治”(指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的地位日益突出;④各国再也不能闭关锁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⑤“复合”相互依赖愈显重要,尤其是随着多渠道的跨国联系深入发展,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冲突的趋势;⑥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日益减弱;⑦缓和取代冷战,均势取代遏制;⑧研究对象从发达国家间关系扩展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⑨主张在国际体系中建立平等关系,以取代传统的等级制;⑩相互依赖趋势将对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起溶解作用,成为通向没有国界的未来世界国家的“中途站”。

70年代以来的相互依赖理论有两个明显的趋势:①从单一型发展到复合型,即从研究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到研究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内的相互依赖关系;②从区域性发展到全球性,即从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研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赖。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研究相互依赖关系的论文、著作及调查报告,在70年代大量涌现;80年代以来,学者们更加关注南南合作问题及其对南北关系的影响,它已成为相互依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