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恒常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知觉恒常性(constancy of preception),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同一物体,其表面特征看起来基本上保持不变,例如,在不同的光源下观察,其颜色没有显著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形状没有明显变化;当物体后移时,它的大小也没有明显变化。这几种情况物体的物理特性已经发生变化,而知觉形象却没有发生相应变化,这说明:知觉并不完全随物体的物理光学规律而发生变化,知觉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知觉具有恒常性。

拿大小知觉的恒常性来说,人们判断一个人的身高,即使距离不同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事实上,当他在距离近时,视网膜上视象的视角要大些;距离远时,视网膜视象的视角要小些。但是在大小知觉中,由于视觉系统已把物体的距离因素衡量了进去,所以在不同距离判断同一物体的大小时,结果始终比较一致。

近年来,持心理物理对应论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距离的信息来自地面光线的分布。他们用下图来说明地面结构密度变化的透视效果给视网膜提供了距离信息(见图)。 地面上有一个方形物体,不管它的位置距离远近,均占据地面结构的一个单位。由于地面结构的密度和物体的视网膜象都按同样的视角规律变化,所以 知觉者可以直接感知到两个方形物体是在不同的距离上,而大小是相同的。

许多研究表明,知觉恒常性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当照明光源照射在许多颜色表面上时,如果能够同时看到每个表面和背景的照明效果,那么,所看到的各种表面的颜色可以不随照明光源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颜色恒常性。当没有感知出观察距离时,大小恒常性往往减小;当没有感知出观察角度时,形状恒常性就会受到破坏。中国研究者也证明,人的身体与环境的正常关系是保持知觉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如果人的自身状态与周围环境的正常关系发生混乱,知觉恒常性便受到破坏。

知觉的恒常性使人们在观察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对物体特征的精确知觉,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能力。

解释知觉恒常性的理论有多种。如格式塔的观点认为知觉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的推断理论假设人们不能直接认识世界,来自世界的刺激仅只提供线索,人是从这些线索来推断物体的本来面貌的。心理物理对应论则认为恒常性的信息是直接由外界刺激提供给感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