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4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碳-14法汉语拼音:Tan-14fa;英语:Radiocarbon Method),根据碳 -14(14C)的β-衰变产生的自然衰减建立的计时方法。又称放射性碳法。地球上天然14C主要是在大气圈上层(12~16千米)高空中以近于恒定的速率产生,此后通过大气循环、水圈循环、植物光合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和海洋交换等过程,以大致恒定的数量均匀地分布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所有参与交换的含碳物质中,含碳物质一旦停止了与外界的交换,14C就因放射性衰变而呈指数减少:a=a0e-λt ,式中a为含碳样品中14C的放射性比活度(指单位质量物质中的放射性活度),a0为处于交换状态中碳的放射性比活度,λ为14C的衰变常数,t为样品的年龄。14C年龄测定基于下列前提:①14C在所有交换储集库中分布均匀,现代碳的放射性比活度是一常数,不随地理位置和物质种类而变化。②若干万年以来,大气CO2的放射性比活度不随时间而变化。③样品在停止了14C交换以后保持封闭。14C法测定的年龄一般为5万年左右,最大限度不超过7万年。因此,凡是几万年以前的含碳物质均可作为14C法样品。例如动植物的残骸、含同生有机质的沉积物和土壤、生物碳酸盐(贝壳、珊瑚)、无机碳酸盐、含碳的古代文物等。14C法主要应用于第四纪地质史、古地理、古气候、海洋和考古研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