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删除5,145字节2020年11月18日 (三) 15:25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宣城,唐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宣城郡,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谢脁北楼,即[[谢朓楼|谢朓(tiǎo)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宣城,唐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宣城郡,今属安徽。谢脁北楼:即谢脁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与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其中一年的中秋节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叔叔李云(并非族亲关系)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所作的一首饯别诗,体裁属[[七言古诗]]。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谢朓楼|谢朓(tiǎo)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末改名叠嶂楼。饯(jiàn)别,以酒食送别。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  谢朓北楼:在安徽省宣城县阳陵山顶。谢朓是南齐诗人,此楼是他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二载(753)秋从梁园重游宣城时所作。宣城是皖南一座风景优美的名城,即今安徽省宣城县。南齐诗人谢朓,字玄晖,在宣城做太守时曾建一座北楼,又称谢朓楼。《江南通志》云:“陵阳山在宁国府城南,冈峦盘屈,山峰秀拔, 为一郡之镇。上有楼,即谢朓北楼,李白所称‘江城如画’者。”谢朓是李白最钦佩的古代诗人之一,而谢朓北楼又是宣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因此李白每到宣城,必游北楼。《李太白全集》中有好几首咏北楼的诗,这是其中较著名的一首。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政治失意,飘游天下,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来到宣城,登临谢胱楼。谢胱为南齐诗人,曾被贬至宣城。李白既仰慕其诗才,又同属政治失意、天涯沦落之人,因而自然有思想上的共鸣,于是登楼赋诗,借古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但抒发失意之情,作品格调易流于低沉感伤,这就不符合李白的胸襟与其飘逸雄奇的诗风了, 谢公楼在旧宣城县北,原为南朝齐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名高斋,唐前期名谢公楼、谢朓北楼。晚唐咸通中,刺史独孤霖扩建,改名叠嶂楼。是唐以后为历代文人登临吟咏的胜地。此诗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令人神往的北楼周围的景物,一方面表达了对北楼建造者谢朓的怀念之情,而这种怀念在摇落秋风时节里显得格外抑郁和感伤,实际上反映了他为权贵所排挤,在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感。  李白 “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禛 《论诗绝句三十五首》),多次在自己的诗歌中倾吐对南齐诗人谢脁的敬慕和缅怀之情。《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即诸多 “怀谢公”诗中的一首。           李白热爱皖南山水。他曾七次到宣城,对宣城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宣城,汉代为宛陵县,西晋置宣城郡,隋改为宣城县,并置宣州;唐复改为宣城郡;宋、元、明、清各代皆为宁国府所在地。宣城有谢朓的著名遗迹,一处是谢公亭,一处是北楼。前者,李白有 《谢公亭》 一诗;后者,李白有两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和《秋登宣城谢脁楼》。似可以说,李白对宣城的特殊感情,大多来自对当年宣城太守谢脁的深挚怀念。此诗写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
10,880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