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科学分类(science, classification of),根据一定的原则把人类知识划分为各个学科或知识门类,确定各个学科和知识门类的相互联系,以及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概括2 000多年的科学分类方案,主要有学科论分类法、本体论分类法和实用性分类法三大类。

学科论分类法

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将人类知识分为逻辑学、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创造科学四大类。古罗马瓦罗提出九科分类法: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以上俗称“三学”)、算术学、几何学、天文学、音学(以上俗称“四术”)、医学、建筑学,在西方影响1 500多年。17世纪,英国F.培根按人类智力分为记忆、想象和悟性三种能力,将知识分为史学、诗学、哲学。以后,法国C.-H.de 圣西门、A.孔德,德国G.W.F.黑格尔、F.恩格斯、W.冯特、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英国H.斯宾塞、K.皮尔逊,苏联B.M.凯德洛夫,日本田边元等都提出了学科分类方案。其中,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是恩格斯分类法。他依据物质运动形式,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把人类知识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当今流行的学科论分类法,按研究对象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及其总括或贯穿它们的哲学、数学;按实践目的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本体论分类法

始于中国战国末期成书的《尔雅》。它将当时人类知识划分为天、地、山、水、草、木、虫、鱼、鸟、兽、诂(字)、言(语言)、亲(家庭、社会)、宫(建筑)、器(具)、乐等19类,成为以后许多雅学著述和类书的分类基础。当今本体论分类法影响最大的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分类法(又称《大英百科全书》分类法)。它将人类知识分为物质和能、地球、地球上生命、人类生命、人类社会、艺术、技术、宗教、历史、学科等10个部类。

实用性分类法

包括图书分类法等,实质上采用的仍是学科论分类法。世界上最著名的图书分类法是M.杜威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又称杜威十进分类法),将图书分为总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和数学,技术(应用科学),艺术、美术和装饰艺术,文学,地理、历史及辅助学科,共为10个大类。当今中国最为通用的图书分类法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它将图书分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5个大类。

当代科学分类特点

①既具高度分化又具高度综合的特点,各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科学进入交叉科学时代。②普遍地数学化的特点,一方面数学与各门学科交叉,形成大量与数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与数学有关的形式化的理论和手段研究又产生一些新的形式科学。③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研究的特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当代科学从线性研究进入非线性研究,从非复杂性研究进入复杂性研究,形成大量非线性学科、复杂性学科。④当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不但加速科学向直接生产力转化速度,而且形成一系列横断科学和技术的学科。上述特点使传统的学科论分类法产生危机,于是各国学者纷纷探索新的分类法。中国钱学森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探索,于90年代中期提出科学技术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城市科学、文学艺术11个大门类的方案。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基础科学分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生命科学7类。《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在20世纪70年代初,组织世界200多个学者研究科学分类,最终决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不采用已沿用约200年的学科论分类法,改用本体论分类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