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章华台

  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潜江“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1号台。是东周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公元前541年楚灵王嗣位不久,为彰显国力,经精心挑选地望,举全国之力,汇全民之智,集文化之成,在古云梦泽一角营建章华台。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史料记载,章华台“台高十丈”(约23米)“基广十五丈”(约40米),古人夸张地说登台的人到达最高处,中途要休息三次,又叫“三休台”。

  章华台遗址1984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在潜江西南的龙湾镇被发现。1987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试掘,并召开了“章华台遗址学术讨论会”。199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章华台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章华台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完好的春秋战国楚王宫殿基址。不仅规模大,它的建造技术和宫内设施,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

历史记载

前汉的文献

  1、《左传•昭公七年》(前535年):“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P417] 杜预(222~284年)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台在今华容城内。”

  楚灵王欲邀天下诸侯共同举行落成典礼。——说明章华宫规模巨大,有接纳天下诸侯的能力。

  《公羊傳•昭十三年》:“灵王为无道,作乾溪之台,三年不成,楚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然后令于乾溪之役曰:‘比已立矣,后归者不得复其田’。众罢而去之。”

  2、《国语•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P. 237]——“举国营之,数年乃成”,当是大规模的建筑群。

  3、《国语•吴语3》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乃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P263]申胥(伍子胥)(?~前484年)之谏,距离建章华台才几十年,其记可靠。

  *“‘乃筑台于章华之上’,应是指在章华宫内的一处高地上筑章华台”[张正明《章华台遗址琐议》《楚章華台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10(P19)]可备一说。   ** “陂汉”:陂(bei1)的本义是斜坡、泽畔、池塘、如《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陂的借代性转义是塘堰(偃潴)、堤坝(泽障)等水水利工程。后来做楚庄王令尹的孙叔敖,曾以筑“期思陂”闻名:“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陂汉”者,截汉引流也。——可见章华台在江北靠近汉水,不可能在江南的今华容县境。

  4、清华简《楚居》:“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以为处于章华之台。”按照这类表述,秦溪、章华应相距不远。

汉人的论述

  1、汉初陆贾(约前240~前170)《新语》:楚灵王“作乾溪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百仞”乃极言其高,不是指实。有人误“立”为“五”,从行文看不确。)

  2、汉初贾谊(前200-前168年)《新书》卷第七:“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3、《淮南子·兵略训》:“夫水势胜火,章华之台烧,以升勺沃而救之,虽涸井而竭池,无奈之何也;举壶榼盆盎而以灌之,其灭可立而待也。”《淮南子·泰族训》:“灵王作章华之台,发乾溪之役,外内搔动,百姓疲敝。弃疾乘民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

  4、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云:“楚灵王七年,就章华台,下令纳亡人实之。”(P331)杜预注曰:“南郡华容县有台,在城内”。

  5、张衡(78- 139年)《东京赋》“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薛综(约176~243年)注,“《左氏传》曰: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谿” [《文选》]

  6、汉边让(约死于208年)《章华赋》:“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憩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史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于是,遂作章华之台,筑乾溪之室,穷木土之技,单珍府之实,举国营之,数年乃成。”——“前淮水、南巫山”,可证建章华台处在江北,不在江南。

汉后的记载

  西晋杜预(222~284年)注:章华“台在今华容城内。”

  北魏郦道元(466~527年)《水经注·沔水中》说:“杨水又东入华容县,有灵溪水,西通赤湖水口,已下多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来会同。又有子胥渎,盖入郢所开也。水东入离湖,湖在县东七十五里,《国语》所谓楚灵王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者也。湖侧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左丘明曰:楚筑台于章华之上。韦昭以为:章华亦地名也。王与伍举登之。举曰:台高不过望国之氛祥,大不过容宴之俎豆。盖识其奢而谏其失也。言此渎,灵王立台之日漕运所由也。其水北流注于杨水”

  唐初李泰(619~652年)主编《括地志》说章华台在荆州“安兴县东八十里”,安兴县故城在今江陵县东30 里。

  唐杜佑(735~812年)《通典·州郡十三》:“監利漢華容縣。春秋時,楚章華臺在城內。”

  唐人余知古(九世纪)《渚宫旧事 卷二》“靈王與伍舉登章華臺 【臺在江陵東百餘里,臺形三角髙十丈餘亦名三休臺是也】”

  宋乐史(930-1007年)《太平寰宇記》(113券“华容县”名下,没有章華台的信息。)卷146江陵县:“章华台在东三十三里。……按《渚宫故事》云‘靈王所作,台形三角’”(P2839);监利县:“本汉華容縣地……章華壹,在縣郭内。陶朱公冢,在華容縣西,碑見在。乾溪、涌水,皆在邑界。”(P2845)[宋乐史撰 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11月]

  宋沈括(1031-1095年)《梦溪笔谈》:“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如楚章华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皆有之。乾溪亦有数处。据《左传》,楚灵王七年,‘成章华之台,与诸侯落之。’杜预注:‘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华容即今之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

  北宋范致明(1100年及第)《岳阳风土记》:“古章华在竟陵界今监利县离湖上”。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1227年成书):“楚灵王章华台,一在监利县东北,又名三休台。”李贤(1408-1466)等《明一统志》“楚之章华在荆州府境内,有二台,一在府城县沙市,一在监利县东北,皆传以为楚灵王筑。”

  明《湖广志》亦云:“章华台,一名‘三休台’。”

  清《湖广通志》言:“监利东北三十里章华台,西三十里荆台”。“江陵城东南十五里沙市,有章华台。”

  清《古今图书集成》荆州府古迹监利县条:“章华台,又名三休台,在县东”

章华宫在哪里

  据《国语•吴语》:“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章华台靠近汉水。

  边让《章华赋》:“前淮水、南巫山……遂作章华之台,筑乾溪之室”,章华台在江北。

  薛综(约176~243年)注《东京赋》:“《左氏传》曰: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谿”。

  西晋杜预(222~284年):章华“台在今华容城内。”

  北魏郦道元(466~527年)《水经注》说:华容县东七十五里的“离湖侧有章华台”

  唐李泰(619~652年)《括地志》:章华台在荆州“安兴县东八十里”,安兴县故城在今江陵县东30 里。

  杜佑(735~812年)《通典·州郡十三》:“監利漢華容縣。春秋時,楚章華臺在城內。”

  余知古(九世纪)《渚宫旧事》有:章華臺“在江陵東百餘里,臺形三角髙十丈餘”。

  宋乐史(930-1007年)《太平寰宇記》江陵县:“章华台在东三十三里。”监利县:“本汉華容縣地……章華壹,在縣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