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一·视频解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封面)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竹枝词二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竹枝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作者根据民歌创作新词,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标题) 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年)夏,刘禹锡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作者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标题) 逐句释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岸上杨柳青青,江上风平浪静,(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闻:听。
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或情人。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现在苗、瑶等民族还有这种歌舞。踏:一作“唱”。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是晴是雨,令人难以说清楚。)

晴:与“情”谐音。
(标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标题)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曾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任宰相时,刘禹锡随之担任监察御史。宦海沉浮,他屡遭贬谪。逝世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刘宾客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收录其诗作703首。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竹枝词二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竹枝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作者根据民歌创作新词,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年)夏,刘禹锡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作者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逐句释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岸上杨柳青青,江上风平浪静,(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闻:听。
  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或情人。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现在苗、瑶等民族还有这种歌舞。踏:一作“唱”。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是晴是雨,令人难以说清楚。)
  晴:与“情”谐音。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东边日出,西边却是在下雨。说它是晴天吧,可是西边却是下雨天。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首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名家点评:

  《唐诗摘钞》:此以“晴”字双关“情”字,其源出于《子夜》、《读曲》。

  《诗境浅说》: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言东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无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费人猜想。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诗辩诋》: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山水人物图》(之一),明代画家尤求作
《山水人物图》(之二),明代画家尤求作
《竹枝词》,华三川(1930—2004)作
《竹枝词》瓷画,钟福洪绘
竹枝词二首·其一题图


试题精选

  1.《竹枝词二首·其一》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眷恋、忐忑不安、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2.从诗中称对方为“_____”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参考答案:郎。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


  4.“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参考答案:“晴”和“情”谐音(或谐音双关),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


拓展阅读

《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

其 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 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唐朝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杨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收录其诗作703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