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筏汉语拼音:Zhufa),中国汉族民间水上交通工具。又称竹排、竹箅。流行于江南广大地区,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根。一般长约3丈,宽数尺。竹子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制作时,先用刀削去竹子的表皮。将粗的一端放在火上烤软,按一定尺寸将其弄弯,呈弧形,以做筏头。然后涂上防腐汁液,干燥后再涂上多层桐油或沥青以防腐。组搭时,先搞好支架,在上面排好竹材,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用藤条绑紧扎牢即可。竹筏浮力强,吃水量少,水上行驶平稳安全,无论大筏小筏均由一名梢工点篙撑驾。又具有就地取材,制作简便的优点。故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同时,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浙江福建广西旅游系统相继启用竹筏,在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开展漂流旅游。同期,中国传统的竹筏传到中美洲,在牙买加的安东尼奥港也开展起乘竹筏游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