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节石汉语拼音:Zhujie Shi;英语:Tentaculitoid),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于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现今所见均为化石。

  壳体由碳酸钙所组成,多为细长的直锥形壳管,少数呈弯锥形或环形,长度多小于10毫米。壳体分初房、始部和口部。初房位于锥形壳的顶点,呈滴锥状或尖锥状。始部与初房相接,并逐渐扩大。口部位于锥形壳的较宽部分。竹节石的壳壁分为厚壳型和薄壳型两种类型。厚壳型竹节石推测在其生活在近岸浅海水域;生存于奥陶纪至泥盆纪。薄壳型竹节石分布在远岸和较深的海域,通常认为是营浮游生活方式。生存于泥盆纪。竹节石壳体表面通常有生长线纹、纵线、纵沟、纵肋、横沟、横环和刺、瘤等装饰,是鉴定竹节石属和种的重要标志。

  竹节石纲划分为厚壳型的竹节石目和薄壳型的等环节石目和珠胚节石目。

  薄壳型的竹节石,其中的一些种可以将泥盆纪地层划分为20余个竹节石带,每个带可作洲际或大区域的对比,在泥盆纪生物地层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