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是研究什么的?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二语言习得是研究什么的?

李立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它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两大方向之一,是一种大有可为的交叉科学,人们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去研究它。有关专家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前景无量。下面简要谈谈二语习得的研究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插图.jpg

二语习得的研究对象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二言习得的研究目的是对其语言系统的描写,对其习得机制的解释,了解人们是怎样运用第二语言的;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是特定描写法分析和发现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规律(如偏误分析、习得顺序、学习策略研究等)。

无意识的输入才是习得,有意识的学习叫做学得,习得的效果比学得好。习得是无意识的吸收,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是在真实的语境、交际需求、大量接触、交流互动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语言能力。二语习得没有捷径,唯有大量地坚持接触。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种交叉科学,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是“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区分,它贯穿所有其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应用。语言习得的对象不是语法规则、词汇,而是语言范例本身,或者说“记忆序列”(memorized sequence);一个序列就是一个记忆组块(chunk),组块越大,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负担越小,处理速度越快。

早期的二语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心理语言学家塞林格(L. Selinker)先生在1967年出版的《语言迁移》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中介语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从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交叉科学。现时的二语习得研究涉及三大领域,即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和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另一位心理语言学家埃利斯(R. Ellis)先生在1994年撰写了巨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它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该书系统详尽,可作为心理语言学领域研究生的教材和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参考书,并于2000年由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二十世纪世纪80年代,人们从多个学科角度和理论维度研究了二语习得。现在,该学科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心理学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先生的联结主义和语言学家、哲学家乔姆斯基(A. N. Chomsky)先生的普遍语法等。

语言教育家克拉申(S. D. Krashen)先生对二语习得提出过一系列假说。例如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归纳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二语习得的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理论。

在二十一世纪,我国应用语言学蓬勃发展,不少高等院校(尤其外语类高校)都设有二语习得专业的硕士点,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每年俱增。该领域的先驱者是桂诗春和李观仪二位先生,他们对二语习得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于“语言到底是怎样被学会的”这个问题尚有许多争论。虽然二语习得理论很多,但是尚无能够为所有研究者接受的完整解释;因为该领域是跨学科的,所以这种大一统理论应该不会对近期学术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二语习得还是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的。

文/李立(作者单位: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