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动心理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策动心理学汉语拼音:cedonɡ xinlixue;英语:hormic psychology),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创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体系。远在1905年他就先于行为主义者首倡心理学应是研究“行为”的实证科学。但他对行为的见解与J.B.华生等人是对立的。麦独孤认为,行为并不等同于机械反射,更不能把行为归结为由感官刺激所引起的反射弧的纯物理过程。行为产生于身心交互作用,是一种心物过程,包括心理和物理的二重变化。只有从知、情、意三个方面才能对它作充分的描述。因为每种行为都含有对某事物的知、对此事物的情和趋向或躲避此事物的意,故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非决定性和自由性。他坚决反对机械的决定论。他认为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遗传的本能。本能是行为的非理性的策动力,本能都具有目的性,因而由本能所策动的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他的这种心理学理论系统最初就名之为“目的心理学”。

  1908年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创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情操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的学说。他认为本能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每种本能都有相应的情绪伴随。例如,逃走本能–恐惧情绪;好奇本能–惊异情绪等。所以情绪也是先天性的,若干先天的情绪在后天以一定的对象为中心结合而为情操,如爱国主义情操就是惧(国难时)、怒(受侵时)、爱及自负等情绪在后天以祖国为中心结合而成的一种情操。他认为,情操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人、对社会都极为重要,缺乏情操个人的情绪生活就会完全陷于混乱,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也将因此而陷于混乱,成为不稳定的和难以预料的。人对情绪冲动的意志控制,对价值、功勋等的判断,社会道德原则的建立和维持,都是以情操为根据的。麦独孤在他的变态心理学理论体系中,也同样贯穿着他的这些基本理论观点。他认为,人实际上是一种有目的的自律机器,当环境变化要求调整而这种调整却超过这个有机体的自律调整能力时,功能错乱就会发生。一切本能倾向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在一切引起错乱的矛盾中也必然存在目的的矛盾。

  1930年麦独孤在为美国心理学家C.默奇森主编的《1930年各派心理学》所撰写的论文中,正式将原来的“目的心理学”改称“策动心理学”。这种心理学要求独立自主,不受物理科学现行各种原理的约束。它断言趋向目标的奋斗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种不能机械地加以解释或分解为机械序列的过程类型。简言之,麦独孤的心理学理论在强调行为的趋向性和动机作用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他的策动心理学实质上已从原来的目的心理学演变为一种泛目的论的哲学思想了。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