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通过计算机对现有数据的处理,提供管理决策信息计算机应用系统。简称MIS。MIS涉及计算机信息的收集、存储、分类、识别、加工、通信、应用和反馈,研究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某种符合客观规律的信息,其目的是提高生产、经营和各种社会活动的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概况 MIS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①单项数据处理阶段。计算机主要模仿手工管理方式,用于处理工资计算、统计报表等,原始数据的收集往往还保留着原有的手工方式。②数据的综合处理阶段。出现各种职能子系统的联合。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单机处理过渡到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MIS向实时性、集中化发展。③数据的系统处理阶段。应用运筹学方法和数据库技术;出现一些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完全自动化的MIS。④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处理阶段。MIS开发工具标准化,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出现高水平通用MIS;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引入MIS,出现了智能MIS;办公自动化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多媒体接口技术与MIS的综合,出现了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基本组成 MIS一般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操作系统、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相关的应用系统及其支持工具,也包括必要的操作规程和操作人员。主要完成原始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通信和输出等方面的工作。

  研制方法 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

  生命周期法 通常可以分为5个阶段:系统调研、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

  1. 系统调研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原系统的全面和真实的情况。首先通过初步调研,明确系统的问题、范围和目标,列出和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或方案;其次,对原系统进行更为详尽、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涉及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环境、资源以及生产流程、管理业务、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
  2. 系统分析是解决计算机系统做什么的问题。首先完成用计算机替代手工系统的各项活动,画出对应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再进一步分析系统目标里每个功能所需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画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系统分析应做到数据存取方便;重点数据有保密措施;计算机系统比手工系统产生更大的效益;开发技术经济、可行。系统分析一般采用自顶向下的结构分析法,产生的主要结果有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3.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解决计算机如何做的问题。先用结构化的思想划分模块,画出以功能为单位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完成功能模块的外部设计;再进行模块内部的输入、输出、数据库或文件、代码、处理、可靠性和控制等设计;最后编写设计报告。模块分割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常用的分割法有功能分割法、数据流分割法、数据结构分割法和正交模块分割法。
  4. 系统实施是把已设计好的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上实现,包括程序规范设计、编程、调试和试运行等项工作。
  5. 系统运行维护是对MIS的运行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记录其运行状态,并作必要的修改与扩充。

  快速原型法 指尽量快速和低代价地构造模型,使模型能展示系统的主要行为,但不是全部行为。模型开发者以用户的初步需求尽快构造一个粗线条的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帮助用户确认其要求,并渐次加入较完整的功能处理,,最终形成完善的系统。快速原型法常用的工具有原型定义语言和增量开发工具等。

  性能标准 ①功能的完整性。功能齐全,能覆盖主要的业务管理范围。②商品化程度。实用性强;性能价格比优;文档资料齐全;后援培训服务好。③软件开发环境。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非过程性的甚高级语言和其他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和支持环境。④可靠性。软件经过严格测试,尽量避免错误;抗硬件故障及输入错误,不蔓延意外情况,不丢失重要信息,最好能容错。⑤可扩充性。软件模块化,易装配和剪裁,易增减功能,受影响的范围小。⑥可维护性。内部结构清晰、简明,文档资料规范、繁简适度,易发现和纠正错误。⑦安全与保密性。有定期转储及自恢复功能;适当划分密级,提供多种保密手段。⑧适应性、可移植性。灵活性好,适应变化能力强;对硬件及支持环境的依赖性少,易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