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因卡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索因卡(1934~ ;Soyinka,Wole),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生于尼日利亚西部阿比奥库塔的一个约鲁巴族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对戏剧艺术有浓厚兴趣。中学毕业进入伊巴丹大学。其文学生涯始于此时的诗歌创作。1954年得到奖学金赴英国利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57年毕业后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任过校对员、剧本编审和编剧等职,广泛接触了英美及欧洲各国的现代戏剧并开始尝试创作戏剧。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后回国。致力于将西方戏剧和非洲传统的音乐、舞蹈、哑剧等艺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工作。同年创立尼日利亚第一个戏剧社团“1960年假面”。60年代后期尼日利亚发生内战,因呼吁停火被独裁政府关押近2年。1969年出狱后流亡邻国加纳和欧洲6年。1976年回国,曾在伊巴丹大学、拉各斯大学、伊费大学执教或从事戏剧研究。后又任伊费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并任非洲作家协会秘书长。他还被聘为英国剑桥大学、舍费尔德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客座教授。1985年被任命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戏剧学院院长。1986年被全美文学艺术院选聘为院士,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为表彰其文学业绩,尼日利亚政府授予他民族勋章以及“联邦共和国司令”这一国家最高荣誉称号。

  索因卡是具有多方面艺术才华的作家,文学创作涉及各种体裁和多种题材,已有20多部剧本、小说和诗集问世。1959年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工作期间上演了处女作独幕剧《新发明》,以荒诞不经的情节讽刺了南非白人政权施行的种族主义政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沼泽地居民》通过一个青年农民对命运的抗争,表现了那些在沼泽地里谋求生存的尼日利亚农民悲惨的处境,在伦敦和伊巴丹上演后引起热烈反响。

  60年代以后,其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时期。剧作有《裘罗教士的磨难》、《森林之舞》、《强种》(又译《强大的种族》)、《孔其的收获》、《路》、《疯子和专家》等。为庆祝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民族独立创作的《森林之舞》,获得很大成功。它将欧洲戏剧与约鲁巴民族传统艺术相结合,通过幽灵来描写几个世纪以前的故事,《孔其的收获》通过对独立后的专制政治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作家对非洲社会现实和统治者的不满,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难以沟通和理解的时代顽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与失落感,演出后颇受欢迎。《路》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对当代尼日利亚社会和非洲现实进行了隐晦曲折的嘲讽,表现出对人民、国家命运的一种理性思考。

  70年代问世的剧作有《欧里庇得斯的酒神的情侣》、《死神和皇帝的骑兵》和《旺尧西歌剧》等。后者是在约翰·盖伊(1685~1732)的《乞丐的歌剧》和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突出了伦理道德和现实意义,使之成为适合于非洲舞台演出的剧目。

  他的小说同戏剧一样,往往也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第一部长篇小说《解释者》主要描写一群知识分子在尼日利亚社会现实面前,选择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两种生存方式时所表现出的困惑心境,揭露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第二部长篇小说《暗无天日的年月》以60年代尼日利亚内战为背景,以金钱、权势的罪恶和平民百姓的遭遇相互对照,表现作家的社会观点和理想。两部自传体小说:《那人死了:狱中纪实》回忆狱中生活及其在狱中形成的新思想,另一部《阿凯的童年》则再现了作家早年的生活,因其成熟、优美的散文叙事技巧,被《纽约时报书评副刊》评为1982年12部最佳图书之一。

  其诗歌创作也引人注目。早在50年代初,就读于伊巴丹大学时就曾在杂志上发表过热情洋溢的诗歌。1967年写出的诗作《伊但纳及其他》试图表现自己在现实冲击下的复杂情感和对某些事件的抒情式反思。《狱中纪诗》是他被拘押在狱中时写在手纸上,后来整理出版的诗集。主要写他失去自由后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由与光明的渴望。1972年在此诗集的基础上又增添若干首诗,以《地穴之梭》重新结集出版。长诗《阿比比曼大神》是为欢呼莫桑比克对白人统治的罗得西亚宣战而写的颂辞。这些诗意象丰富,饱含哲理,流露出作者道义上的使命感。

  文学论著《神话、文学与非洲世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对文学与戏剧的许多独特的认识与观点。其他著作还有剧本《灯火管制之前》、《枝繁叶茂的紫木》、《剧作选集》等。

  索因卡“成功地让非洲以外的人们,用非洲人的眼光看待非洲人和非洲的事件”,成为非洲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索因卡的不少剧本和小说已被译成中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