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维物理学会议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索尔维物理学会议(Solvay conference on physics),以创造氨碱法制碱而闻名于世界的比利时化学工业家和社会活动家E.索尔维首倡召开的多次国际物理学会议的总称。

从1911年召开第一次会议起,到1982年已举行过18次。前17次都在布鲁塞尔举行,第18次会议在美国举行。索尔维会议和传统的学术性会议不同,后者一般只公布已经获得一定成果的科学研究工作,而索尔维会议却致力于讨论物理学发展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个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是每次都只由人数不多的、来自世界各国有关方面最杰出的专家就一个专题进行讨论。1911年,由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引起了新概念同经典物理学理论的严重不协调。德国科学界的两位领袖人物,物理化学家W.H.能斯特和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1910年初就酝酿要开一次国际性会议以探讨相关的问题。

1910年6月,能斯特在布鲁塞尔会见了索尔维,请求他给予会议资助。索尔维对科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极感兴趣,也想通过此次会议了解物理学家对他本人有关引力和物质结构思想的关注程度,于是欣然承诺。能斯特就建议由索尔维倡导邀请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来布鲁塞尔开一次会。索尔维邀请了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H.A.洛伦兹、普朗克、A.爱因斯坦、A.J.W.索末菲、W.维恩、J.H.金斯、H.开默林·昂内斯、E.卢瑟福、M.居里、J.B.佩兰、P.朗之万、M.布里渊和H.庞加莱等人,于1911年10月底在布鲁塞尔开了一次国际物理学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辐射和量子论,洛伦兹担任科学委员会的主席。

在这次会议上,能斯特报告了量子论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其中特别阐述了低温下的物质属性。索末菲报告了由电子碰撞引起的电离问题。洛伦兹作了关于物理体系的能量按自由度分布的报告。爱因斯坦在会议结束前总结了量子概念的诸多运用,论证低温下比热的反常性。会议还讨论了如何使辐射理论和统计力学原理结合起来。而量子论的创建者普朗克在此次会上评述新量子论与旧经典理论之间构架调和的困难,并提出应当重塑量子概念本身。会后,受讨论鼓舞的庞加莱,提出一种数学证明,表明普朗克的辐射定律必然要引用量子。这一证明又改变了金斯和其他一些物理学家的看法,他们转而支持量子论。1913年N.玻尔提出氢原子的量子论,对量子论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由于这次会议的成功,在洛伦兹帮助下,索尔维创建了一个有效期30年的基金组织,定名为国际物理学协会,于1912年5月1日成立,其目的是激励那些能够扩展和深化自然现象知识的研究,主要是物理学和物理化学的进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与它们有关的问题。1913年春,索尔维又建立了另一个名为国际化学协会的基金组织,其目的是激励同化学有关的研究。这两个基金组织各有自己的科学委员会,统称为国际物理学和化学协会。

索尔维物理学协会由两个委员会指导,一个是行政委员会,一个是国际科学委员会,前者由索尔维本人(或一位他指定的代理人)、一位由比利时国王指定的成员和一位由布鲁塞尔大学指定的成员共3人组成,负责行政事务;后者由9名成员(必要时可临时增加)组成,负责指导科学活动。

从1911年到1982年,索尔维会议共召开了18届,基本上3~5年召开一次。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受战争影响而间断。从第一届到第四届(1911~1924),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建立;从第五届到第十届(1927~1954),为基本粒子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第十一届到第十六届(1958~1973),为现代宇宙学和量子场论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第十七届(1978)主题是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统计力学中的有序涨落,第十八届(1982)主题是超高能物理学。索尔维会议使更多物理学家认识、理解并参与探索物理新潮流,物理学理论真正成为各国物理学界的共同财富,对现代物理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表达各国物理学家对索尔维为国际学术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将会议命名为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简称索尔维会议。

从第十五届(1970年)起,索尔维会议的出席者仅3~5人,在物理学界的影响也大不如前。但会议的历史功绩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