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系育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纯系育种汉语拼音:Chunxi Yuzhong;英语:pure line selection),从现有作物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自然变异个体(株或穗),通过后裔鉴定,保纯繁育育成新品种。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也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芽变选择。

沿革

  作物育种是从纯系选择开始的,不论采取何种途径,都与个体选择相联系。中国北魏时的《齐民要术》对谷物选种的必要性、选种方法及种子贮藏、保纯等已都有论述。清代《几暇格物篇》也记有通过单株选择获得早熟御稻品种的事实。至近代,法国人德维尔莫兰在进行糖用甜菜等作物育种时,于1856年首先提出单株的优劣必须通过种植并考查其后代表现才能作出评价这个基本原则,即“德维尔莫兰分离原则”。1903年,丹麦W.L.约翰森根据菜豆试验提出了纯系学说为纯系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世界各国都依此原理采用个体选择法开展各类作物的育种。

特点

  自花授粉作物品种是由大同小异的一些纯系所组成。经过一次选择,所得的单株(穗)都是遗传上的纯合体,只要当选单株(穗)是优良个体,经过几年鉴定比较,如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即可作为新品种申请参加区域试验。但一个较纯的品种群体,个体间在基因型上还会有若干微小差异,经过一定时期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由于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发展为较明显的差异,为继续选择提供了材料。纯系选择在50年代以前的稻麦等作物育种中曾起过巨大作用。今对种植面积较小的作物或在生态类型较复杂、存在大量地方品种的地区,仍是重要的育种手段。但由于只能从原有群体中选出已有的变异类型,难以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方法

  纯系育种的方法是从原有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株、穗、铃、荚等),分别脱粒、保存,翌年每一个体的种子分别单种一小区,通过个体后代间相互比较,选出优良单系。此即个体选择法,其效果取决于供个体选择用的基础材料、选择标准、选择时间、选择数量。育种程序一般为:株行(系)试验、鉴定圃试验、品种预备试验和比较试验。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后期可设置生产试验,探索新品种的栽培要求,以便品种审定后能和相应的栽培技术配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