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目连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绍兴目连戏,取材于佛教经典的目连救母故事,以求祛恶除邪。戏班称目连班。明代盛行于绍兴民间,演出常通宵达旦。祁彪佳在《祁忠敏公日记》中称,常因此使他夜不成寐。日记还称,亦有民家大族雇外地目连戏班来绍地演出,如张岱之叔张尔蕴所选之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连,凡三日三夜”。今存上虞的“哑鬼戏”,是目连戏的别派,无说无唱,纯以动作、舞蹈敷演,其表演形式似承袭北宋百戏中之“哑杂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府李亨以禁演目连为十禁之一,但因相沿成习,未能禁止。

  目连戏是以《目连僧救母》而得名,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堪称戏剧鼻祖。

  目连戏,原名弋阳腔,发源于弋阳江地区,因名弋阳腔,简称阳腔,所以又称高淳阳腔目连戏,曾经流传于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是我国唯一的历史宗教戏。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表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积淀深厚的音乐素材及情景交融、观演互动的演出排场,在民间盛演不衰。

  今存剧本《目连救母记》,系民间俗本。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所编之《浙江戏曲传统剧目汇编》存目连戏剧目111出,系据绍兴目连戏民间抄本刊行。新昌胡卜艺人抄本存112出,藏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嵊县前良艺人抄本存165出,藏新昌调腔剧团资料室。此外,绍兴鲁迅纪念馆藏有民国6年(1917)柯桥目连戏场次匾一块,上镌出目132,多与上列三种不同。剧本以前良本最为完备,分仁、义、礼、智、信5册。各册出目,仁册:庆三官、魁星、小赐福、起殇、开宗、云头、放星宿、逼租、交租、别利、闹茶坊、诉父、焚斗秤、撇银、奏善、放飞金、降星、闹龙船、挂子、下凡、怨子、下降、试道、投生、钦赐、封职、焚香、回府;义册:贺正、男斋、女斋、出佛、四景、假霸、卖身、济贫、孝妇、弄蛇、背疯、天门、接旨、挂号、出鹤、收鹤、烧香、嘱子、成服、施食、地府;礼册:思凡、落山、相调、劝荤、遣子、偷鸡、回骂、出骗、舍钗、男吊、女吊、自叹、训父、投水、出雷、买牲、开荤、斋僧、拆桥、和合点化、起兵、遇盗、忆子、拜归、小团圆、埋骨、闹院、逼妓、追妓;智册:议奏、启奏、接旨、调五方、发牌、后挂号、扫地、启奏、接旨、调五方、发牌、后挂号、扫地、罚誓、白神、邋遢、悔愿、捉场、请医、逃台、盘叉、起兵、探子、争朝、起解、回书、望乡、起马、辞官、辞偶、元宵、描容、解粮、涂容初试、滑油山、辞婚、出猴、闹海、后天门、擒猴、主仆分、差猴、开路、挑经、试节、蜕化、沙鳅、见佛;信册:一殿、游春、二殿、上坟、回家、空思想、三殿、说媒、解殿、四殿、逼嫁、五殿、谢媒、剪发、追寻、六殿、后济贫、背父、借银、卖子、赠银、造桥、卖妻、劝赠、七殿、回庵、回朝、后见佛、归家、八殿、坐禅、九莲灯、打关、收鬼、九殿、后启奏、登仙、十殿、出猎、遇母、追荐、落降、封赠、大团圆、出黄巢。有的出目与目连救母事无甚联系,各可独立成段,表现世俗情态,如思凡、下山、相调、偷鸡、回骂、背疯、白神等。

  绍兴目连戏的主要情节为目连之母因作恶被打入地狱,遭受各种磨难、报应,目连不避艰险,遍历地府寻母,并祈佛相救。宣扬封建孝道、宗教迷信与因果报应。旧时以为演出此剧可以超度游魂野鬼,祛恶驱邪,以保村坊安宁。演出多在中元节前后举行,大致自旧历五月至七月十五日。俗以中元节为鬼节,目连戏为鬼戏,开台前按例于台上悬无常、牛头马面的纸帽头套。演员50余人,行当有老生、副老生、正生、副末、武生、武小生、小生、副小生、老外、大花脸、副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花脸、五花脸、杂、正旦、花旦、武小旦、老旦、小旦、彩旦、作旦、五旦,共24色;后场乐队则由鼓板、小锣、正吹、副吹、大锣、大钹、两支目连号头组成。目连戏唱腔属越中调腔一系,唯较粗疏,不若调腔班之规范。戏班亦为半职业性,演员平时多为道士或业渔、农者。目连班不演调腔戏,调腔班不演目连戏。绍兴目连戏有演三日三夜者,其排场如前良本;有演两日两夜者,从“贺正”始,如胡卜艺人抄本;亦有演一日一夜者,则极简略。场上搬演时的取舍、繁简,多按戏班、艺人的承传、习惯而定,并不一律。

  1956年,前良目连班应邀赴沪,参加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演出,先后演出降星、贺正、出鹤、收鹤、烧香、嘱子、成佛、施食、出骗、拐钗、买牲、拆桥、后接旨、白神、邋遢、游殿、遇母等17出。

  上虞民间有以哑剧形式搬演目连戏(片断)的,俗称“哑鬼戏”。演出团体称“太平会”。“太平会”由村社集本村男性农民组成,延师教习,以村名冠其会。“哑鬼戏”分“台下哑鬼戏”及“台上哑鬼戏”。台下哑鬼戏为迎神赛会中的巡行形式,饰无常捉刘氏,于广阔处表演;台上哑鬼戏多为祀土谷神,演出情节截取刘氏得病至五方鬼捉刘氏一段,分19场:观音开台、阎王发牌、请医卜课、夜牌渡河、送夜头、请无常、前捉刘氏、男吊、女吊、文武科场鬼、挑镣枷、斩子起解、饿鬼抢食、大头戏柳翠、阎王发五鬼、后捉刘氏、敲纸铜锣、吊孝出丧、鬼王扫台。哑鬼戏不作营业性演出,全为积德祈佑。

  与目连戏演出目的相近的有绍兴乱弹班的“平安大戏”,简称“大戏”。此类戏在本戏中,插入目连戏一些仪式或鬼戏折子,以求起到祈禳平安的作用,如演《倭袍》、先须起殇、放星宿;增刁刘氏欲自刭情节,顺此插入男吊、女吊;至刁刘氏恶贯满盈,则又插入发牌、白神等场。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