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jīng luò),中医称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络脉的总称。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机能的通路系统。经络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把人体的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组成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又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它们是经络的主要部分。正经有12条,即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8条,即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阳,合称奇经八脉。络脉有浮络、别络、孙络之分。别络较大,共15条,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别络。浮浅于体表部位的络脉,称为浮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此外,经络系统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除加强表里两经联系外,还能到达某些正经未能行经的器官和形体部位,以补正经的不足。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筋肉系统,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从皮肤的异常色泽、疹点和敏感点等,可以测知何经受邪,何经患病。

  生理、病理及应用 在生理方面,经络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与肢体关节等,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将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运行全身,内溉脏腑,外濡肌腠,发挥其营养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经络还有传导信息,协调阴阳,调节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使机体活动保持相对平衡的作用。在病理方面,经络是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外邪侵犯人体,会通过经络而内传脏腑,脏腑之间的病变转化,亦通过经络。如肝病可犯脾胃,心火可下移小肠等。内脏病变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的一定部位,如胃火可见牙龈肿痛,肝火可见目赤肿痛等。因此,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所表现于外的症状,结合经络的循行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如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患;牙龈红肿,多属胃中有火。由于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同样治头痛,白芷入阳明经,治阳明经病的头痛;柴胡入少阳经,治少阳经病的头痛,所以,经络理论也有指导治疗用药的作用。此外,针灸取穴、按摩等,也都依据经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