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泛化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验泛化说(theory of experience generalization),美国心理学家C.H.贾德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他认为学习的迁移关键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或者说,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它是作为相同要素说的对立面提出来的。

经验泛化说源于机能心理学。这一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有机体整体对环境适应的工具。所以,他们特别强调“组织”。人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是由于其人格的各个不同方面的适当组织。经验的组织与固定的机械组织不同,它是连续不断的历程。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必须能应用于生活环境中。学习的主要功能不仅在于获得某项经验,而且在于建立联系以阐发并扩展这个经验,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反之,任何经验若不与人的其他经验相联系,或者说不纳入其已有的经验体系,就没有什么用处。

受教育为内在的心理历程,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人所经历的心理过程上。从学习迁移的角度说,高级的理智活动迁移更大。迁移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事实。在发生了某种心理条件下,它并非由外在的原因所引起。所以,迁移的事实不能在一些特殊的测验中获得。欲防止因学校教学内容的窄狭而缺乏迁移,就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着眼于各项经验的广阔关系。也就是说,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知道泛化的重要性。所谓泛化,就是使在某一观点下获得的经验多方关系化,使其能对多种思想及动作产生影响。

贾德的经验泛化理论,主要是根据这样一个实验:以小学5、6年级学生为被试,根据教师的评定把他们分为能力相等的甲乙两个组,让他们射击置于水中的靶子。甲组在事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则不学。最初射击潜于水下12吋的靶子时,这两个组的成绩基本相同,这说明理论不能代替实地练习。但当情境改变,把靶子置于水下4吋时,学习折光原理的甲组学生,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准确度上,都大大超过没有学过折光原理的乙组学生。贾德认为,甲组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他们对折光原理已经概括化,并能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从而对水下不同深度的靶子可以作出更多适当的调整。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的迁移与其说依赖于专门技能的获得,不如说依赖于对一般原则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这一点可以说是经验泛化说比相同要素说优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