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jué miè),(extinction),某一生物种或更高的生物分类单位的全部消亡。根据化石记录的统计,自晚元古代以来的7亿年内,至少有9次集群绝灭:①6.5亿年前左右,许多疑源类和建造叠层石礁的蓝菌(即蓝-绿藻)绝灭。②大约5.3亿年前的早寒武世,大量的三叶虫绝灭。③大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笔石腕足动物苔藓虫、某些珊瑚)的100多个科绝灭。④大约3.7亿年前的泥盆纪末,主要的造礁生物四射珊瑚与海绵群落消失,腕足类鱼类浮游藻类中的许多物种绝灭,但硅质海绵例外,物种数目反而增长。⑤大约2.3亿年前二叠纪末,菊石的大部分、科的全体、腕足类有铰纲的几乎全部、海百合纲的大部分、苔藓虫的大部分以及四射珊瑚绝灭。⑥大约1.9亿年前的三叠纪末,菊石的一部分、瓣鳃类与腹足类的许多物种以及牙形石动物绝灭。⑦大约1.3亿年前的侏罗纪末,瓣鳃类的许多种、菊石的一部分都绝灭。⑧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类、瓣鳃的厚壳蛤、残余菊石的全部、许多浮游生物绝灭。⑨2500万年前老第三纪末,这次绝灭主要涉及许多浮游生物、瓣鳃类、古哺乳类等。

  关于集群绝灭原因的解释大体上可归为3类:①竞争-替代说。认为某些分类群的绝灭是由于“过时”了,而新的更有效地适应环境的类群产生并替代了它们。例如古生代甲壳类替代了三叶虫,瓣鳃类取代了腕足类,中生代末哺乳类替代爬行类,被子植物替代了裸子植物,新生代第三纪偶蹄类替代了部分的奇蹄类,第四纪更新世以来北美洲哺乳类进入南美洲导致南美洲一部分哺乳类绝灭,大陆动物移居澳大利亚后排挤土著动物等等。②灾变说(新灾变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阿尔瓦雷斯等人在白垩系上界的粘土层中发现铱元素含量的异常富集现象,后来在世界许多地方的白垩系上界都找到了类似的铱异常的粘土层,根据这个事实他们提出了“小行星撞击”假说来解释6500万年前的恐龙类和许多海洋生物的集群绝灭事件。他认为,地球在6500万年前受到脱离轨道的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的撞击,造成大面积的尘埃云,遮蔽了阳光,引起长达3~6个月的黑暗,生物光合作用停止,食物网破坏,恐龙及其他的食物网上层的生物绝灭。③随机论。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个别物种的绝灭有具体的原因,但大的分类单元的绝灭或替代就整体而言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某一个原因,而是整体因素(包括生物本身的和环境的因素)以及其错综复杂的方式起作用。